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3101 累計瀏覽人次:4824391 / 星期六 2024/4/20

阿里山森林鐵路

國家:,Nation:,国家: 中華民國(臺灣)
所在地:,City:,郡部: 嘉義市、嘉義縣、南投縣
方位:,GPS:,位置: 北緯23.2830至23.33度
東經120.2530至120.49度
入選時間:,Selected:,選択した時間: 2003
特殊價值:,Special:,特殊な値: 762mm窄軌登山鐵路,具備世界登山鐵路五大工法的其中四項,包含碼蹄彎、螺旋路線、之字形、特殊形式的Shay Geared蒸汽機車。
相關影音
所在位置
  • *
  • 基本說明
  • 環境介紹
  • 歷史沿革
  • 入選說明
  • 相關資訊
  • 連結
  • 我要勘誤
*

地理位置:北緯23.2830至23.33度、東經120.2530至120.49度

潛力點範圍:阿里山森林鐵路橫跨嘉義市、嘉義縣及南投縣,全長71.34公里,目前沿線經過嘉義、北門、竹崎、木履寮、樟腦寮、獨立山、梨園寮、交力坪、水社寮、奮起湖、多林、十字路、屏遮那、二萬平、神木、沼平等站。阿里山森林鐵路主要範圍座落於阿里山山脈,其屬於玉山支脈,潛力點涵蓋鐵路周邊重要聚落及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總面積為32,900公頃。

阿里山地質環境
阿里山位在阿里山山脈主山脈上,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海拔2,216公尺。玉山山脈屬始新世紀層,雪山山脈屬始新世紀至漸新世紀層,而阿里山山脈則屬晚期中新世紀層,是三者中地質時代最年輕的山脈。阿里山地區的地層為南港砂岩層,屬中新世紀晚期,形成約一千萬年,主要為塊狀砂岩及少部分砂頁層,阿里山山脈則是南港層之厚砂岩組成,由於阿里山山脈同時擁有南北方向與東西方向之斷層,經常形成陡峭的山崖與瀑布,塔山山勢急峻,斷層峭壁草木不生,山勢雄偉,紋理質感極美。


阿里山雲海
 
阿里山生態環境
阿里山地區由於森林資源豐富,提供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地,惟因中海拔地區長期遭人為開發,影響生態環境甚鉅,造成動物遷移至高海拔的山區。國內調查研究阿里山地區的動物:哺乳類有19種(臺灣彌猴與山羌為保育類)、鳥類有75種(瀕臨絕種保育類者有林雕、赫氏角鷹、藍腹鷳、帝雉、灰林鴞、黃魚鴞等6種)、兩棲爬蟲類8種(褐樹蛙為珍貴稀有保育類);蝴蝶194種(佔臺灣蝴蝶半數以上)、魚類6種、甲殼類2種。其中棲息於區域內的阿里山龜殼花、栗背林鴝(阿里山鴝)、拉氏清溪蟹、阿里山椒魚、白耳畫眉及臺灣黑熊皆屬臺灣特有種。
植物方面,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阿里山花季由櫻花拉開序幕,山櫻花、千島櫻、吉野櫻、大島櫻、八重櫻陸續開放,4月至5月臺灣一葉蘭、森氏杜鵑、毛地黃、射干菖浦、紫藤競相吐芳,其中在阿里山眠月線5號至10號隧道間的岩壁上,有個「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一葉蘭屬多年性草本植物,因花下僅長一片葉而得名,屬臺灣特有種,非常珍貴。

阿里山人文環境
阿里山鄒族目前人口主要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鄉,有八個村落,來吉、里佳、樂野附屬於大社特富野;新美、茶山、山美附屬於達邦社。鄒族傳統生計以農業及狩獵為主,以獵物的皮做為衣飾是鄒族的特色,不管是婚姻或是祭祀行為,都以家族制度嚴密地運作,相傳大塔山為鄒族人的聖山,鄒族先人靈魂寄居安息之所,因此,雖然阿里山是鄒族的傳統獵場,但族人絕不靠近聖山,以免冒瀆祖靈。

 一葉蘭
 
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林相景觀
阿里山鐵道因為海拔落差急遽,沿線林相變化十分豐富。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植物以榕樹、龍眼樹、相思樹及竹林為代表;自獨立山到海拔1,800公尺的屏遮那為暖帶林,代表樹種為樟木、柯木、楠木、杉木及柳杉等;屏遮那以上到海拔3,000公尺為溫帶林,以紅檜、扁柏、臺灣杉、鐵杉、華山松等樹木為主。

在17世紀前,未經開發,當時有鄒族聚居在阿里山山麓一帶,人口甚少,以打獵為生。明清時代,漢族移民,與阿里山地區原住民接觸漸頻繁,然僅限於與原住民交換貨品買賣。20世紀日人入治臺灣之後,定調「工業日本,農業臺灣」之政策,舉凡第一產業中之農林業皆為臺灣總督府積極經營之項目,其中阿里山經過森林資源探勘,層報給臺灣總督府後,決心開發阿里山上「無盡藏」森林資源。日治時期,阿里山、八仙山及太平山並列為臺灣三大林場,其中阿里山林場是三大林場開發之首。1895(明治28)年起,日本政府開始有計畫的發展林業,並於1896(明治29)年發現阿里山地區有完整的檜木森林,因此針對此地展開一連串的山林調查。

然而阿里山森林鐵路正是日人為了開發阿里山上「無盡藏」森林資源而鋪設的產業鐵道,海拔由100公尺以下爬升至海拔2,000公尺以上,集結森林鐵道、登山鐵道和高山鐵道於一身。於1906年開工興築阿里山鐵路,1912年嘉義至二萬平正式通車,1914年鐵道延伸至阿里山沼平,並開始正式的伐木作業;至1945年臺灣光復,持續30年的伐木工作,將阿里山原始檜木林採伐殆盡。是19世紀產業鐵道技術的展現,見證一百多年來的山林變遷。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開採阿里山的林業資源搭起了這條鐵路,今日鐵路已轉成觀光型態。鐵路主要由一條本線(又稱阿里山線)和末端的數條支線構成,本線起自嘉義車站終點於阿里山車站,阿里山車站同時又作為祝山線、眠月線支線的起點。其中,「祝山線」是為賞日出所興建的觀光鐵路,會因應日出時間調整每日發車的時間;「眠月線」(又名塔山線)則是早期運材的林場線主線之一,因天災受損已封閉。阿里山林業更造就了嘉義市的繁榮,從製材工廠、林材批發與零售、加工廠,到林業員工宿舍、商家、餐廳與學校等設立,帶動嘉義市區的發展,使嘉義市成為當時臺灣四大都市之一,更因此被譽為「木材之都」。

阿里山的少女

阿里山紅檜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為開發森林而鋪設的產業鐵道,其海拔由100公尺以下爬升至海拔2,000公尺以上,集結森林鐵道、登山鐵道和高山鐵道於一身。森林鐵路的設立不但帶動林業的興起,更改變了沿線的都市紋理,造就許多不凡的景觀,其中有不下10處的法定之文化景觀、古蹟以及歷史建築。

除了此些符合各項文化遺產登錄標準的普世價值外,阿里山檜木霧林為全世界珍貴的森林資源,而阿里山森林鐵路範圍內,除了有珍貴的自然保護區域外,也串連起亞熱帶闊葉林、暖溫帶闊葉林、涼溫帶針闊葉混生林(即檜木林)生態區域,是極為特殊且多元的生態棲地。綜合種種普世價值及登錄標準,阿里山森林鐵路可謂符合複合遺產價值的文化資產。

  • 標準i:阿里山森林鐵路是為開發森林而鋪設的產業鐵道,合乎森林鐵道的定義。由海拔100公尺以下爬升至海拔2,000公尺以上,亦合乎登山鐵道的定義,而由海拔2,200公尺沼平至2,451公尺的祝山車站,鋪設高海拔山地路段,是名符其實的高山鐵道。阿里山森林鐵路集森林鐵道、登山鐵道和高山鐵道於一身,運用多項登山鐵道特殊工法,串連山林與平地,成為林業鐵道中的典範之作,可謂舉世無雙。
  • 標準ii: 阿里山森林鐵路建構嘉義縣市都市中以木材為城市景觀風貌的基礎,同時亦因森林鐵道的開發,促使北門車站周邊聚落群、奮起湖、沼平等林業工作聚落之興起,更延續至今日的都市紋理。
  • 標準iii:由於阿里山森林鐵路是窄軌762公釐軌距,如果限制軌距1,000公釐以下的範圍,而且是非齒軌類,那麼阿里山鐵路的表現,就相當亮眼。例如世界文化遺產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海拔落差2,144公尺還不及阿里山鐵路,早年阿里山鐵路從嘉義到塔塔加東埔,海拔2,568公尺,其海拔落差2,538公尺更大。因此,阿里山鐵路海拔落差2,421公尺,是世界海拔落差最大的762公釐窄軌登山鐵路,特殊地位及重要性可見一斑。
  • 標準iv:阿里山森林鐵路之特殊登山工法,包含極為複雜的螺旋線、大規模的Z字型路線與U-turn迴轉,更有全球保存極多的Shay蒸汽式火車;代表著林業鐵道過往發展的重要階段。
  • 標準v: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存在彰顯人類取用森林資源的歷程,而時至今日轉型成為觀光鐵道的阿里山鐵道與周邊聚落的支援,更是彰顯森林保育與提供教育的最佳教材。
  • 標準x: 檜木霧林為全世界珍貴的森林資源,而阿里山鐵道範圍內,除了有珍貴的自然保護區域外,也串連起亞熱帶闊葉林、暖溫帶闊葉林、涼溫帶針闊葉混生林(即檜木林)生態區域,是即為特殊且多元的生態棲地。

阿里山的景色
阿里山除了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外,山林多樣的生態環境更顯獨特。「高山青,澗水藍」這首耳熟能詳的臺灣民謠道盡了阿里山的人文特色與自然壯麗。而被譽為阿里山「五奇」的「日出、雲海、晚霞、神木及鐵道」更是旅人來此朝聖的重點。搭乘著火車還可將熱、暖、溫三帶的林相變化盡收眼底,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曾全版介紹過阿里山,日人將阿里山與太魯閣、合歡山等並列為國內重要的觀光景點,說明了當時阿里山在日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阿里山的負面因子
每年吸引百萬觀光旅遊人次的阿里山,不斷承載著大量旅客和奔馳的遊覽車,造成的破壞導致維護及災害復建工程持續的進行。再加上天災的殘害,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臺灣,編列復建經費高達十億五千萬元。如今行經台十八線,塵土滾滾,山谷間迴盪的全是機具怪手的施工聲響,「高山青、澗水藍」的阿里山究竟去哪了?這些自然與人為破壞都是正在消耗阿里山資源的可怕殺手。

文化保存觀念紮根
近年來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深化到世界各國的每一角落,臺灣作為國際社會的成員,針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存與研究之努力自然是不遺餘力;然而面對國際地位的問題,唯有國人認同與在地化紮根才是臺灣面臨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柱;因此本土化的歷史人文、產業風貌、文化資產等特色之呈現,才是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基礎。故而,面對珍貴的世界文化資產「阿里山森林鐵路」之保存、研究與活化工作,為國家文化政策的要務。

森林鐵路工法特色
•    迴圈形與螺旋形路線:位於嘉義起點27.36公里處的獨立山,其地勢急峻,因此仿效蝸牛外殼,設計出環繞三圈之螺旋狀方式盤旋至山頂。
•    馬蹄彎路線與180度大彎:竹崎站至樟腦寮站間位於佳人山的森林鐵路17公里處,此路段由於地形關係,鐵路需以繞180度之大彎來提升其海拔高度,此為全球登山鐵路常見的工法之一。
•    Z字形折返路線:鐵路以「Z」字型曲折前進,火車頭一進一退的爬升方式,出現差點碰壁的景象,故有「火車碰壁」的俗稱。採用此種工法的原因乃是山區腹地不足,車身無法轉彎。
•    特殊設計的登山火車:阿里山森林鐵路最大坡度達到6.25%,在坡度如此崎嶇的狀態下行駛,列車仍靠黏著力行駛完全不用齒輪輔助,在全世界之登山鐵道中,是非常少見的。而為了行駛陡坡的路線,由美國萊瑪(LIMA)公司特別設計製造的傘形齒輪直立式汽缸(Shay type SL)蒸汽機車。

比擬列名世界遺產
阿里山森林鐵路與列名的世界遺產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做比較,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是亞洲軌距最小、路線最長的非電氣化登山鐵道,於1881年開始通車,在1999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其路線中有螺旋路段與Z字型路段,鐵路的最高點在Ghum(海拔2,257公尺),路途中可遠眺喜馬拉雅山脈重要景點之一,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其高聳入雲的身影,排山倒海而來,彷彿就在身前。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採用窄軌762公釐軌距的非電氣化的登山鐵道,於1912年開始通車,與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一樣具有螺旋路段與Z字型登山路段,鐵路的最高點在祝山站(海拔2,451公尺),集森林鐵路、登山鐵路與高山鐵路三種鐵路屬性於一身,有日出、雲海、森林、晚霞等豐富景觀。在觀日出時,看見太陽從玉山升起,不僅讓觀者感動,也會讓觀者精神為之激昂,可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人生體驗。

未來展望
一般人對這條阿里山鐵路的印象,僅是作為進入阿里山風景區的交通工具。但是對於阿里山鐵道沿線村落的豐富歷史文化資源,往往無法充分理解與欣賞。期望透過阿里山森林鐵道簡史、沿線之特色與未來展望分別簡介,期望未來經由沿線景觀歷史人文的深究與沿線觀光潛力點的規劃,使阿里山森林鐵道成為「世界級的文化資產」,為臺灣邁向國際社會開展文化外交做好暖身工作。 

姓名:,Name:,Name:
聯絡電話:,Tel:,Tel:
電子郵件:,Email:,Email:
內容:,Content:,Content:
驗證碼:,Valid Number:,Valid Number:
Captcha
提醒您,勘誤表單欄位皆必填,請確認資料正確再送出,謝謝。 ,英文提醒 ,日文提醒
*
推薦瀏覽
*

番紅花城

從13世紀到20世紀初鐵路的出現,番紅花城便一直是東西貿易線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它的老清真寺和浴場以及...
*

鐵橋峽谷

鐵橋峽谷被全世界公認是工業革命的象徵。從礦產本身到鐵路線,它囊括了所有發展的要素,也為這個18世紀快...
*

印度山地鐵路

包含三條鐵路,第一條也最壯觀的是大吉嶺喜瑪拉雅鐵道,啟用於1881年。第二條是尼爾吉里山地鐵道,在塔...
*
熱門瀏覽
*

排灣族及魯凱族石板屋聚落

  潛力點範圍:以老七佳為例。七佳舊社石板屋部落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北方石可見山以西海...
*

金門戰地文化

方位:金門島,位於福建東南九龍江口外,東距臺灣約270公里,西距廈門外港約10公里,距離中國大陸之角...
*

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

潛力點範圍:嘉南平原是臺灣最大的平原,面積25萬公頃,北起虎尾溪,南至鹽水溪,長約130公里,寬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