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軍事文化景觀
一、軍事設施
1.北竿午沙坑道
午沙坑道又稱午沙北海坑道,民國57〈1968〉年和南竿、東引北海坑道同時開始開鑿,坑道長達數百公尺,寬10餘公尺,氣勢雖不及南竿北海坑道壯觀,但昔日軍兵開鑿時,一樣是靠著十字鎬、圓鍬、鐵耙、鐵畚箕等工具,一鑿一斧打通挖掘堅硬花崗岩壁而成,歷時近3年,犧牲官兵超過百人,工程之浩大和艱辛,可見一斑。
午沙坑道原規劃用來停靠登陸小艇,完成後並未使用,且已廢棄多年。由於興建坑道時,因施放炸藥而造成大批兵工傷亡事件,當地長期流傳著鬼魅之說,使得鄉民望之卻步,更加深陰森景象。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後,已接管午沙北海坑道,將坑道內部與附近據點進行整修,並興建聯外道路與護欄,遊客可以從坂里村或午沙村沿著聯外道路,步行前往參訪,是體驗戰地風情的絕佳所在。(資料出處:北竿鄉公所)
2.北竿芹山心戰喊話站(播音站)
國共對峙期間,心戰喊話是兩岸批判對方、宣揚己方重要的利器。國防部早年在金馬前線共設立五個專責心戰喊話的播音站,其中設於北竿芹山的播音站,曾經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播音站,共有48部500瓦揚聲器對大陸播音。
民國68年9月3日開播的芹山播音站,是馬祖前線唯一的心戰喊話單位。它的播音涵蓋範圍遠達29,000公尺(高登島距大陸北茭半島最近處不過9,250公尺),因此福建沿海連江、黃岐一帶收聽極為清楚,當然馬祖列島也在其涵蓋範圍內,橋仔、芹壁一帶居民對播音內容早已耳熟能詳,漁船經過播音站下方時,簡直是震耳欲聾。
播音站播音分成國語和福州話兩種語言,國語部分由女青年工作大隊負責,福州話則由北竿一位女教師協助錄音,內容不外乎批判共產主義、打擊中共領導人、並宣揚三民主義在臺澎金馬為人民帶來富足康樂的事實。
播音站早期的功能以心戰喊話為主,包括呼籲反共義士踴躍投奔自由,臺灣方面將給予多少黃金等,另外就是即時新聞的播報,像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共刻意封鎖消息,芹山播音站則不斷播放此一消息。播音站通常一天播放8至9小時節目,除了心戰內容,最常播的應屬小鄧(鄧麗君)的歌曲。
隨著兩岸情勢日趨緩和,目前芹山播音站的播音內容早已沒有心戰喊話,而代之以新聞、氣象、音樂節目等。民國92年6月間,北高指揮部計畫將播音站內閒置的播音設備運往臺灣報廢,後經北竿民代反映,已予暫存,留待大沃山戰爭和平紀念公園設立後,供作展示之用。(北竿鄉志)
芹壁聚落
3.戰爭和平公園
位在北竿后沃村後方大沃山,全區佔地38.8公頃的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由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開發、管理,唯一的一座展示武器與據點坑道的戰地公園。
軍方撥出廢棄的大沃山軍事用地,於民國93年開始規劃設計,陸續興建完成戰爭和平主題館、螺蚌山自然步道與06據點觀景台、地下坑道等景點。沿著后沃村戰備道步行到大沃山,可以見到夾道擺放的軍方除役武器,包括軍用大卡車、機槍陣地、自走砲、戰車等,並設置有解說牌。
這座公園結合了戰地景觀與歷史風貌的縮影,展示馬祖地區的軍事歷史、模擬軍事陣地、冷戰時期東太平洋防線等角色等,做深入發揮,並運用馬祖豐富的戰地特色與歷史背景,引領遊客體驗與感受「前線戰地」的肅殺氛圍。
4.北竿軍用三水庫:中興、午沙、橋仔水庫
除坂里水庫外,北竿地區尚有三座軍方水庫,分別是中興水庫、午沙水庫、橋仔水庫。中興水庫原稱長坡水壩,位於壁山下方,興建於民國62年,總蓄水量16,000多噸,分上下兩壩,主要供應軍方用水,板里水庫完工後,由於人為污染及優氧化嚴重,已不再使用。
午沙水庫興建於民國78年,位於午沙港左側山腰上,集水區涵蓋芹山及壁山的一部分,總蓄水量13,000多噸,亦以供應官兵用水為主,現已廢置不用。另橋仔水庫興建於民國62年,原為軍方使用,坂里水庫完工後,因位於環島北路截流系統線上,遂成為板里水庫重要水源。在道路內側設截水溝,再於地勢較低處設置抽水站,每逢降雨季節,節流系統即發揮作用,將壁山迎風面豐沛的雨量藉著各抽水站抽送至坂里水庫。
5.南竿北海坑道
1968年,馬祖防衛司令部出動了兩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傾卸車連,編成3組,日夜不停趕工,歷時820 個工作天才完工。當時的工程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能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一鑿一斧的人力,工程極為艱鉅。
6.南竿大漢據點
大漢據點是突出於鐵板沙灘與北海坑道之間一座岬角,不同於其它的軍事據點,大漢從下到上有三層坑道,地下第一層主坑道長約304公尺,寬約1.5公尺,高 約2公尺。遊客走在狹長蜿蜒的岩洞裡,不畏艱難的歷史歲月是具體而微呈現。已閒置的大大小小機槍砲射口宛如相機的觀景窗,是通過幽暗後的另外一番新天地。
7.南竿仁愛鐵堡
鐵堡位於仁愛村西側通往津沙之濱海道路下方,這裡原是一座突出於海上的獨立岩礁,早年國軍因為戰略需要而挖掘岩礁使它中空,上覆以水泥掩體,在此設立據點,傲然聳立於狂濤中,旁邊岩礁上插滿了玻璃碎片,防止大陸的水鬼摸哨。雖然廢棄已久,但據點內仍保有完整的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臺、廚房、廁所、房間、臥床等防禦工事和生活設施,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8.西莒山海一家(東海部隊)
民國39年6月,北韓在蘇聯支持下,向南韓發動攻勢,美國杜魯門總統,認為事態嚴重,也認清蘇聯野心,乃決定加以制止,聯合國6月下旬通過美國建議,武裝逐退韓共侵略,6月底美軍參戰。中共因早與北韓訂有「軍事同盟」,同時蘇聯也允諾先行協助北韓戰爭,再助解決台灣,同年10月中共以「抗美援朝志願軍」參戰,暫時擱置犯臺,當時美國西方公司以及美軍顧問團,來台設辦事處,我國防部大陸工作處負責聯繫配合,蒐集大陸情報,提供韓戰聯軍,由西方公司提供游擊隊武器裝備。
根據東海部隊史記載,西方公司曾派顧問10餘人,由首席顧問領導進駐西莒島。東海部隊在青帆加蓋一座房舍,作為西方公司人員辦事及住宿處所,現今「山海一家」舊址,當年該座房舍水、電、衛浴設備齊全;水由後山引進,電由西方公司自運發電機裝置運轉,交通方面,經常有水陸兩棲飛機與快速艇,往來臺、莒之間,韓戰結束,西方公司也跟著在西莒結束。
從民國43年中美防禦條約生效後開始,就有美軍顧問團駐防馬祖,負責顧問防衛部司令部,凡有關列島任務上之作戰訓練,後勤供應方面的事務,都屬顧問的範圍。該顧問組對列島之各項軍事設施與作業,有提供改進其效率與全面防禦情勢之各項建議,同時向臺北美國軍事援華團陸軍組,定期報告有關馬祖軍隊之戰備狀況。駐馬期間,在臺的顧問團團長、組長常蒞馬視察防務。
在顧問團協助的年代裡,在軍事協助之餘,像指導馬中成立棒球隊、引進西式影片免費放映,娛樂軍民,甚至協建瓊斯登球場供軍官娛樂,美軍在馬駐紮10餘年,伴隨地方走過艱辛歲月。這群美國大兵在早年喝可樂、吃肉乾、口香糖,以及在街頭帥氣身影,也是留給大家深刻印象。
檔案歷史是冰冷的,舊地是荒蕪的,若是把場景記憶拉回現代生活,它是有價值的;莒光鄉公所曾積極推動「山海一家」舊址做為東海部隊與西方公司的史蹟館,但因地主間有意見,仍在協調中;而美軍顧問團舊址,過去馬電公司曾經營餐飲山莊,現歸還防區,我們期盼這兩個舊址在莒光鄉公所或鐵板社區協會等能予重現往日風華,為地方歷史及旅遊增添資產。(馬報社論2005-5-18)
二、軍事紀念碑、戰地精神標語
1.北竿殉難陣亡官兵紀念塔
馬祖曾是臺灣的軍事要地,早期政府對於馬祖進出管制嚴謹,只有服兵役者和軍方人員才能到達馬祖,而馬祖當地居民也不可輕易進到臺灣,故當時在馬祖的官兵因公殉職時,他們的家人也不能前來,所以軍方就建造了一座紀念塔,紀念在馬祖陣亡的官兵。
殉職官兵紀念塔建於西元1959年,位於馬祖北竿島上的碧園內,司令官田樹樟將軍特於右題忠烈永昭、左題正氣長存,並在紀念碑上刻下逝世官兵的名字、年紀、階級和殉職日期,憑弔用命捍衛國家的壯士們。
1969年,北竿指揮官為提振士氣並讓官兵有正當的休閒娛樂場所,乃將碧園修建為怡情養性的地方,除了原本的官兵紀念塔外,還有涼亭和小橋,靜心亭與明志亭寫著:生的意義在於創造事業,死的價值在於報效國家,而三座小橋分別是:滌塵橋、慕真橋以及正氣橋,在昔日的前線堡壘裡,依然感覺得到當時軍令如山、 軍紀如鐵的威嚴。
2.黃花崗之役連江縣十烈士紀念碑
辛亥黃花崗之役,壯烈成仁可考者有72人,其中隸屬連江縣者達10人之多,地方耆老為褒揚其捨身取義,特興建紀念碑表揚其事蹟。
3.戰地精神標語
馬祖的精神標語融注了軍民的智慧與心力,刻劃許多榮民可歌可泣感人的故事,可以說是馬祖島上精神糧食,使馬祖有今日固若金湯、中流砥柱的堅強堡壘及繁榮進步的社會,讓這些特殊的精神文化,能夠加以保存紀錄下來,使曾經踏上這塊土地的朋友們,留下歷史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