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地質環境
阿里山位在阿里山山脈主山脈上,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海拔2,216公尺。玉山山脈屬始新世紀層,雪山山脈屬始新世紀至漸新世紀層,而阿里山山脈則屬晚期中新世紀層,是三者中地質時代最年輕的山脈。阿里山地區的地層為南港砂岩層,屬中新世紀晚期,形成約一千萬年,主要為塊狀砂岩及少部分砂頁層,阿里山山脈則是南港層之厚砂岩組成,由於阿里山山脈同時擁有南北方向與東西方向之斷層,經常形成陡峭的山崖與瀑布,塔山山勢急峻,斷層峭壁草木不生,山勢雄偉,紋理質感極美。
阿里山雲海
阿里山生態環境
阿里山地區由於森林資源豐富,提供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地,惟因中海拔地區長期遭人為開發,影響生態環境甚鉅,造成動物遷移至高海拔的山區。國內調查研究阿里山地區的動物:哺乳類有19種(臺灣彌猴與山羌為保育類)、鳥類有75種(瀕臨絕種保育類者有林雕、赫氏角鷹、藍腹鷳、帝雉、灰林鴞、黃魚鴞等6種)、兩棲爬蟲類8種(褐樹蛙為珍貴稀有保育類);蝴蝶194種(佔臺灣蝴蝶半數以上)、魚類6種、甲殼類2種。其中棲息於區域內的阿里山龜殼花、栗背林鴝(阿里山鴝)、拉氏清溪蟹、阿里山椒魚、白耳畫眉及臺灣黑熊皆屬臺灣特有種。
植物方面,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阿里山花季由櫻花拉開序幕,山櫻花、千島櫻、吉野櫻、大島櫻、八重櫻陸續開放,4月至5月臺灣一葉蘭、森氏杜鵑、毛地黃、射干菖浦、紫藤競相吐芳,其中在阿里山眠月線5號至10號隧道間的岩壁上,有個「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一葉蘭屬多年性草本植物,因花下僅長一片葉而得名,屬臺灣特有種,非常珍貴。
阿里山人文環境
阿里山鄒族目前人口主要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鄉,有八個村落,來吉、里佳、樂野附屬於大社特富野;新美、茶山、山美附屬於達邦社。鄒族傳統生計以農業及狩獵為主,以獵物的皮做為衣飾是鄒族的特色,不管是婚姻或是祭祀行為,都以家族制度嚴密地運作,相傳大塔山為鄒族人的聖山,鄒族先人靈魂寄居安息之所,因此,雖然阿里山是鄒族的傳統獵場,但族人絕不靠近聖山,以免冒瀆祖靈。
一葉蘭
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林相景觀
阿里山鐵道因為海拔落差急遽,沿線林相變化十分豐富。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植物以榕樹、龍眼樹、相思樹及竹林為代表;自獨立山到海拔1,800公尺的屏遮那為暖帶林,代表樹種為樟木、柯木、楠木、杉木及柳杉等;屏遮那以上到海拔3,000公尺為溫帶林,以紅檜、扁柏、臺灣杉、鐵杉、華山松等樹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