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是位在臺灣與菲律賓間之呂宋島火山海脊上的海底噴發火山島;其地層以含角閃石的安山岩質熔岩及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島上主要岩體在中新世紀早期火山活動時形成,以安山岩與安山集塊岩為主,由於母岩之質地堅硬,故島上山嶺陡峭,山岳臺地遍布,計有10座超過400公尺及2座超過500公尺的山丘,其中主峰紅頭山高達548公尺。蘭嶼海岸,珊瑚寄生甚多,成為裾礁(Fringing reef),東岸與北岸隆起之珊瑚礁,其寬度頗廣,海岸岩石因受海水侵蝕甚烈,多成峭壁與海蝕洞穴,形成另一特殊的景觀特色。
蘭嶼八代灣
蘭嶼屬於高溫高濕的熱帶性氣候,島上氣候型態的特徵是驟雨與強風,生物對環境資源的運用效率極高,動植物極為豐盛,本區域哺乳類動物有6種,鳥類101種,其中留鳥24種、候鳥77種、爬蟲類15種、兩棲類3種、昆蟲約400種,其中稀有及特有種的種類相當多,包含哺乳類特有種2種;鳥類稀有種3種,以蘭嶼角鴞、紅頭綠鳩及綬帶鳥最為珍貴,此外紅喉翁、絲光椋鳥與灰鶇則是稀有種。
此外,兩棲爬蟲類特有種2種;在蝶類方面,代表性的蝴蝶有珠光鳳蝶、蘭嶼粉蝶、黑脈白斑蝶與蘭嶼白裙弄蝶等,其中珠光鳳蝶由於其食草馬兜玲藤遭草藥商濫採,此蝶亦遭人過度捕獵,如今業已成為臺灣四種珍稀蝶類之一。另外,分布此區之蝶科,除多數和臺灣本島種類相同外,部分與琉球區系相似,另有9種屬於菲律賓區系之蝶類,因此,本區為研究臺灣本島和鄰近地區昆蟲之生物生理學研究最理想之場所。
蘭嶼海域位於黑潮北流之通道上,四周珊瑚礁環繞,孕育相當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及海底景觀資源;亞潮帶由於水質清澈無污染,擁有美麗而龐大的珊瑚礁,孕育相當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及海底景觀資源,其中珊瑚礁魚類共有405種,還有許多無脊椎動物。
蘭嶼小天池
達悟族
雅美(達悟)族居住於臺東外海的蘭嶼島上,雅美族人自稱「達悟」,是「人」的意思。
(一)「飛魚文化」:
每年三月,飛魚隨著黑潮迴游到蘭嶼的海域,雅美族人舉行召請飛魚前來的招魚祭,祭典之後,達悟人開始捕飛魚,但只限於晚上以火炬照明,以吸引魚群,到了四月,准許白天用小船釣大魚,夜間則休息。五~七月,開放白天捕飛魚,這幾個月也是最繁忙的季節,但除了飛魚以外,其他的漁類不准撈捕。過了九月,約中秋節以後,禁止再食用飛魚,所有吃不完的飛魚也要全部丟棄。
(二)穴居地下屋:
蘭嶼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6度,除了冬季較寒冷外,大部份為炎熱的天氣,又因位於颱風季節的要衝,島上又無高山屏障(最高峰僅548公尺),因此達悟祖先發明了穴居地下屋,使颱風季節仍能高枕無憂,又為了適應炎夏的燠熱,欄干式的涼臺設計是夏日最好的休憩場所。
(三)拼板舟:
雅美(達悟)族的拼板舟是祖先智慧的累積,在每年的飛魚祭以後,造船的工作便開始進行,由船主們到山裡砍伐適當的木材,經過粗略的修整再帶到工作房前加工。
(四)藝術上的天份:
船上細緻的雕紋與圖案,顯現了雅美(達悟)族藝術上的天份。瑪瑙紋、銀盔紋、波浪紋,都是雅美(達悟)族人生活的一部份;人形紋則代表了家族的英雄,也是各家族的徽號;最重要的圖案是有著齒輪狀的眼睛紋飾,是船的眼睛,有避邪的作用,讓船隻在大海航行時免於災難。除了造船技術,紡織、捏陶、金銀器打造都是達悟人藝術的表現。
(五)社會組織:
雅美(達悟)族的社會組織沒有氏族階級等組織,是為漁團組織,社會權威為長老制度。社會活動主要偏賴父系長老制度及漁團組織來管理;除了有血統的家族以外,漁團組織是男人捕魚時形成另一個組織,在團隊漁獲期間大家一起分配工作,一起分享食物。島上各村落的自主性極強,形成一個完整的部落團體。
(六)傳統服飾:
男子以無袖、無領、短背心,配合上丁字褲。女子方面,斜繫手織方巾配上短裙,所有手織衣物均以白色為底,黑、藍相間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