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世界記憶
:::

About Memory of the World

世界記憶介紹

世界記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頒佈了世界記憶計畫。該計畫的原始動力,來自日益體認到文獻遺產的保存與利用,在世界各地都面臨了危急狀態。戰爭與社會動亂,加上資源的嚴重短缺,讓已然存在數百年的問題更形惡化。世界各地的重要收藏歷經了各種厄運,包括掠奪與散失、非法交易、人為破壞、防護設施與經費不足,在在對此危機產生了催化作用。有些文獻遺產已永遠消失;更多的是處境岌岌可危。值得慶幸的是,下落不明的文獻遺產,有時會意外地重現於世。
1993年,世界記憶計畫國際顧問委員會(IAC)首次於波蘭普圖斯克召開,會中擬定一個行動計畫,確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協調者與催化劑的角色,向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及基金會進行宣導,並為日後執行該計畫而培養合作夥伴關係。同時成立了技術與行銷兩個小組委員會。繼而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簽約,由其著手為該計畫編寫「通用指南」,並由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及國際檔案理事會(ICA)共同編纂一份圖書及檔案館藏無法復原的受損清單。透過各國家委員會的協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訂了一份瀕危圖書館與檔案館典藏清單及一份國家電影遺產世界名錄。
在此同時,一系列運用現代科技將原始文獻遺產複製在其它媒材上的前導計畫,也開始推展(包括諸如歐洲各族群溯源的「13世紀拉齊維烏家族(Radzivill)記事」光碟,以及由七個拉丁美洲國家共襄盛舉的報紙微縮計畫「拉丁美洲的記憶」等)。這些專案不僅增加了這些文獻遺產被運用的機會,且有助於遺產的保存。
此後,世界記憶國際顧問委員會每兩年開會一次。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經成立了若干世界記憶國家委員會。
首見於1995年制訂的「通用手冊」之「世界記憶名錄」,就某些方面而言,是世界記憶計畫中公共可見度最高的面向;而在後續世界記憶國際顧問委員會會議中獲得批准登冊的項目逐次增加,「世界記憶名錄」的內容也益見豐富。

Taiwan National Directory

臺灣國家名錄

2022 年

臺灣金銅礦務產業檔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提報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保管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登錄年代:2022
   清領臺灣末期,基隆、九份、金瓜石即有採金事業,日本接收臺灣後,隨即頒佈〈臺灣礦業規則〉,挹注新技術,採金事業蒸蒸日上。二戰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金瓜石礦區,1946年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成立「臺灣金銅礦籌備處」進行管理,1948年改組為「臺灣金銅礦務局」,1955年又改組成「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
   1991年臺金公司併入臺糖公司,相關資料於2008年移轉為國家檔案,《臺灣金銅礦務產業檔案》主要有礦區各類大圖資料,如:礦區分布圖、礦山透視圖、地質圖、選廠操作流程圖等;公文書類則包含公司業務文書、試驗報告、預算書散件、分類帳、會議議事錄、員工出勤日報表及零散照片等,另亦有曾為其產業之阿根納造船廠資料。可謂清楚記述臺金公司成立沿革、業務擴展、國際礦業技術合作等過程,見證著金瓜石礦業文化資產的百年歷史。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18 年

臺灣「慰安婦」及其人權運動文獻

財團法人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提報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保管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登錄年代:2018
   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實施「慰安婦」制度,由官方強迫婦女充當日軍性奴隸,臺灣亦受其害。由於相關公文資料留存有限,受害女性在社會文化壓力下長期禁聲,遲至1990年代才陸續有受害者公開揭露此事。
    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確認出其中59位倖存者,除長期展開身心治療工作,亦要求日本對「慰安婦」一事公開謝罪及賠償。多年來透過各種文化展演,包含保存慰安婦記憶及其生命史相關文獻,以及推動慰安婦人權運動的圖文影像資料等,致力將「慰安婦」所象徵的戰爭性暴力,從個人受害的記憶轉化成人權運動的集體記憶,並作為國家機器在戰爭扭曲下,以暴力侵害人權的永恆見證。

財團法人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2018 年

南部基督長老教會在臺灣傳教之歷史文獻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南神學院

提報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保管單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南神學院
登錄年代:2018
    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自1865年即決心為上帝奉獻一生,自此寫下獻身文後,每逢生日皆會鄭重簽名,婚後巴克禮夫婦亦共同簽名,直到巴克禮夫人1909年去世為止。1875年巴克禮牧師接受英國長老教會派遣至臺灣南部宣教,任內大力推廣羅馬拼音書寫的臺灣白話字以掃除文盲,並擔任臺灣第一所西式大學「大學」(The Capital College)即今日「臺南神學院」之首任校長。1885年出版臺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發行迄今(1932年改名為「臺灣教會公報」)。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南神學院

2020 年

南部基督長老教會在臺灣傳教之歷史文獻--巴克禮相關文物之增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

提報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台灣教會公報社
保管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私立長榮高級中學
登錄年代:2018
增補年代:2020
   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自1865年即決心為上帝奉獻並寫下獻身文,每逢生日皆鄭重簽名,婚後巴克禮夫婦亦共同簽名,直到巴克禮夫人1909年去世為止。
   1875年巴克禮牧師接受英國長老教會派遣至臺灣南部宣教,任內大力推廣臺灣白話字,並擔任今日「台南神學院」之首任校長。1885年出版臺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發行迄今(1932年改名為「台灣教會公報」),所以本次增補如辦報用的活字版印刷機、台南神學院的地契、課本、證書、印信、老照片等,以及宣教的聖經、紀錄資料和相關用品等文物,彰顯其一生令人敬佩的行誼。
   巴克禮牧師自1875年來臺灣到1935年逝世為止,一生除致力基督信仰的傳播外,並在南臺灣社會的教育、文化與現代化推動等具有深遠的啟發及影響。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

2022 年

私立長榮高級中學百年教育史料收藏(1885年至1986年)

私立長榮高級中學

提報單位:私立長榮高級中學
保管單位:私立長榮高級中學
登錄年代:2022
   臺灣自1858年開港以來,英國長老教會體系的宣教活動,結合醫療與教育的服務,不僅傳達基督福音力行博愛精神,也把西方知識帶到各個角落,期望透過教育培養學生啟蒙意識,讓理性思維的覺醒能改變傳統社會結構。
   1885年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建立臺灣第一所中學「長老教中學校」,任命余饒理宣教師為第一任校長,並在1895年促成巴克禮牧師與日軍交涉和平入城。萬榮華校長將學校遷至長榮高中現址,除了將足球引進臺灣,並注重全人教育,然而在面對日本軍國主義強推皇民化政策下,1939年才由加藤長太郎校長爭取以「長榮」之名完成「長榮中學校」立案。
   從長榮高中保存的校務行政記錄、教職員生個資、授課教本、校園活動紀錄、各式名冊證書、匾額旗幟、出版刊物、老照片等紀錄遺產,不但見證臺灣開辦西式中學教育之肇始,也是臺灣自清代以來,私立中學教育環境變遷下的寶貴活化石。

私立長榮高級中學

2022 年

臺灣皮影戲團劇本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提報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保管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皮影戲館)
登錄年代:2022
   清代隨著漢人的移墾腳步,隨之引入了皮影戲劇,發展初期以南部為中心,再逐漸往各地流傳。從目前皮影戲團所流傳的抄本及其戲曲唱腔分析,臺灣的皮影戲屬於潮州皮影戲系統,至今已超過百餘年的歷史。
   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各地皮影戲團開始自立團號,大量的皮影戲手抄本在此時完成,並在皇民化時期改良成為政治宣傳工具,直到國共戰爭的影響下仍持續有改良劇本產出。二戰後的皮影戲進入復興鼎盛時期,除了深入廟會神誕慶典,更進駐戲院,透過戲偶的光影投射結合戲曲唱腔等,營造出奇幻的表演氛圍。
   由於皮影戲必須依賴光影投射來演出,在電燈照明日益普遍的環境中獲得成長,不過電影和電視的普及下,部分如布袋戲或歌仔戲等傳統戲劇,開始透過結合螢幕播映而擴大影響力,未能結合媒體傳播新技術的皮影戲遂逐漸沒落,成為步入黃昏的時代記憶。
   臺灣皮影戲團歷經政權轉移、大眾文化潮流的變化,目前僅存三團仍定期演出的戲團,均位於高雄境內(大社區的東華、彌陀區的永興樂,以及燕巢區的高雄皮影戲劇團)。本於保存臺灣皮影戲相關劇本及偶劇、布景與道具等劇團記憶,成為高雄市皮影戲館的長期關注的核心使命。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非物質文化遺產
*
*
worldmap
關於世界記憶
詳細內容
*
none none 歐洲與北美洲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非洲 阿拉伯地區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