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
* 首頁 * 網站導覽 *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地圖
澎湖石滬群

澎湖石滬群

方位:以澎湖的一市五鄉而言,北方的白沙鄉,石滬數量最多,尤其吉貝島自古有「石滬故鄉」之稱,據2006年的調查全島周邊有92口之多,為石滬分佈最多的島嶼。 潛力點範圍:澎湖群島在日治時代的紀錄有64座島嶼,但據2004年的最新調查,總計有90個島嶼,其分佈水域最長約60公里、最寬約40公里,水深大抵北淺南深,因此愈往北端的島嶼,潮間帶愈寬廣,其石滬的數量也愈多。 〈圖文: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國...

   
map
相關出版品
雲之此端.彼端: 卑南遺址陶器古雲紋印記...

雲之此端.彼端: 卑南遺址陶器古雲紋印記...

書籍介紹 本書《雲之此端.彼端——卑南遺址陶器古雲紋印記探索》(Across the Clouds Exploring Ancient Cloud Patterns Imprinted on Pottery from the Pei-nan Site),作者葉美珍巧妙透過各種雲彩的鋪陳,帶領讀者一同去探索卑南遺址陶器古雲紋可能的來歷。本書為第一手資料的濃縮轉化,...
more
影音專區

淡水紅毛城及其週遭歷史建...

淡水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居住範圍,歷經漢人墾拓,開港通商後成為西洋文化進入臺灣的門戶,西方的宗教、建築、醫療、教育等,皆以淡水為起點擴散至臺灣各 處,尤以建築與人的活動影響深遠。淡水歷史區有很特殊的建...
more
世界遺產
希爾卡尼亞森林

希爾卡尼亞森林

丹加班德和伊斯蒂蘇奇山谷(亞塞拜然)的新增部分涵蓋屬於希爾卡尼亞森林的高價值古森林,並使伊朗已登記的世界遺產更完整。它們是屬於橫跨裏海沿岸的...
中國黃 (渤) 海候鳥棲息地 (第一期)

中國黃 (渤) 海候鳥棲息地 (第一期)

該遺產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潮間帶泥灘體系。這些泥灘、沼澤和淺灘極富生產力,是許多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生長區域。黃 (渤) 海海灣的潮間帶極具價值,...
more
非物質‧文化遺產
羌族農曆新年

羌族農曆新年

羌年是中國四川省羌族的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慶祝活動。羌族人民藉此節日感謝和祭拜上天,祈求繁榮富庶,重申他們與大自然和諧互重的關係...
北寧省官賀民歌

北寧省官賀民歌

在越北的北寧省與北江省,許多村落彼此結盟,透過一些社會習俗,如北寧官賀民謠,以強化村落之間的關係。其歌唱形式是,先由兩個同村的女子合唱交替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