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1873 累計瀏覽人次:4818836 / 星期五 2024/4/19
組織
名詞解釋
流程作業
世界遺產
臺灣潛力點
目前瀏覽:世界遺產 回列表 上一則 下一則
  • 列入世界遺產後的積極效應

    一個國家的文化資產被登錄成為世界遺產後帶來的積極效應,就專業技術支援與資金援助方面來說,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第三世界的開發中國家。因為每一個聯合國 的會員國需將其繳交的百分之一會費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基金,聯合國整合各國的專業技術,運用這筆基金從事世界各地文化遺產保存維護的工作。例如:公元20世紀60年代,埃及在阿司旺地區修建水壩。水壩建成後,努比亞遺址即沈入水底。集合全世界優秀科學家、工程師和工人齊心協力遷移神廟到高出水庫水位的地方,拯救古蹟工程從1962年開始動工,分幾個階段進行,歷時近二十年完成,這就是一次國際合作的案例。

    近年來,由於許多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地區遭到嚴重破壞,因此,2001年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名單數量開始緊縮,控制登記的數量,由於先前登錄數目已達721處,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感到無法妥善顧及到每個遺產的保存狀況,於是開始回頭檢視先前被指定的名單是否存有問題。所以2001年 的名單都是就先前曾送審因資料不全而未被審查或是重新再度被指定的世界遺產,例如:拉薩的布達拉宮就被指定了三次,第一次是布達拉宮殿本身,第二次是大昭 寺,第三次是周圍其它具代表的建築群。所以古蹟的指定並非一次就定終身,而是可以隨著環境改善與相關條件而逐步擴大範圍,這可以提供台灣在相關準備工作上 的一個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