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423 累計瀏覽人次:4840830 / 星期六 2024/4/27
組織
名詞解釋
流程作業
世界遺產
臺灣潛力點
目前瀏覽:名詞解釋 回列表 上一則 下一則
  • 何謂複合式遺產〈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同時具備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兩種條件者,便可稱為複合遺產〈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早期複合遺產的登錄名單當中,有先被登錄為自然遺產或文化遺產,之後也被評價為另一種遺產,因而成為複合遺產。

    例如東卡利歐國家公園〈紐西蘭〉及阿賓西歐河國家公園〈秘魯〉最開始是被登錄為自然遺產,之後也被登錄為文化遺產,結果就成了複合遺產。

    依據世界遺產公約之主旨,複合遺產是指兼具自然與文化之美的代表,迄2000年8月1日,計有23件。首次被登錄為複合遺產的是第3次世界遺產委員會〈1979年〉中所通過的提卡爾國家公園〈瓜地馬拉〉。

    之後陸續被登錄為複合遺產者有黃山、泰山、峨嵋山與樂山大佛、武夷山〈中國〉、哥瑞門國家公園與卡帕多西亞、赫拉波利斯‧帕穆克卡雷〈土耳其〉、威蘭德拉湖群區、烏魯魯‧卡達久答國家公園、卡卡度國家公園、塔斯馬尼亞原生國家公園〈澳大利亞〉、東卡利歐國家公園〈紐西蘭〉、亞陀斯峰、美提歐拉〈希臘〉、庇里牛斯地區的珀度山〈法國與西班牙〉、伊比薩的生物多樣性與文化〈西班牙〉、拉普蘭德的珍貴自然及薩梅文化〈瑞典〉、擁有文化和歷史景觀及自然環境的奧克里德區〈馬其頓〉、阿哲高原〈阿爾及利亞〉、邦地亞卡拉峭壁〈多貢人聚落〉〈馬利〉、馬丘‧比丘的歷史保護區〈秘魯〉等等。

    世界遺產公約的一大特色在於過去被認為是分立的自然與文化遺產,開始被視為相互依序的遺產並一起進行保存工作。這是將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兩者的價值合而為一。而這樣的概念也反映在複合遺產的概念之上。


    奧克里德區-馬其頓


    泰山-中國


    美提歐拉-希臘


    馬丘‧比丘歷史保護區-秘魯

    參考資料
    *世界遺產公約作業準則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r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netre)
    *『世界遺產導覽-複合遺產篇-』(瀨戶內庫智綜合研究機構出版)
    *『世界遺產映像-從照片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瀨戶內庫智綜合研究機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