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1492 累計瀏覽人次:4832538 / 星期二 2024/4/23
世界遺產趨勢
臺灣潛力點
非物質遺產
世遺18
檔案下載
案例計畫
公約條款
文化資產法規
國際組織
瀕危遺產
調查研究
其他
目前瀏覽:遺產管理 回列表 上一則 下一則
  • 【亞洲】會安古城的保存與經營管理探討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

    會安古城的保存與經營管理探討

     
    嚴銀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研究生)

    前言
    會安古城位於越南廣南省,於1999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標準二與標準五(ICOMOS, 1999
    標準二:會安展現跨時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國際商港之出色明證。
    標準五:會安是傳統亞洲貿易港口保存的絕佳案例。 
    會安坐落於秋邦河(Thu Bon)的北岸,距峴港東南方約30公里,為西元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時期,東南亞保存非常完整的貿易港。十五世紀,會安已是占婆王國最重要的港口,日本、中國、葡萄牙、法國的商賈均曾以會安為據點,為當時東南亞最重要的商業與文化中心。十七世紀初期,會安城內已經發展出華人區和日人區,由越南、日本、中國三個主要社群共同居住。十七世紀前期,會安也曾是天主教的門戶之一。十八世紀後,蜆港興起,會安港口因漸漸淤積而日趨沒落。會安古城大部分的建築仍維持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的形式,融合了本土與外來文化的風格,主要是受到中國的影響,部分建築亦受到法國殖民樣式的影響,呈現獨特的建築風貌。十九世紀經濟停滯發展,反而使其傳統城鎮紋理大規模的保留下來。

    主要的街區集中於Tran Phu街,Nguyen Thi Minh Khai街,Nguyen Thai Hoc街與沿河岸的Bach Dang街(位置請參見下圖),有居家與商店混合的街屋、佛寺、廟宇、會館、橋樑、碼頭與開放市集等多種類型。Tran Phu街建於十八世紀後期,Nguyen Thi Minh Khai街始於十九世紀,因應觀光客需求的酒館、餐館與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店大都集中於此二街。而較早發展的Nguyen Thai Hoc街往東至中央市場,大致上仍保有其原有的生活面貌,傳統商店如中藥店、鞋店、香舖與路邊小吃攤未因觀光而改變。 
    註:本地圖翻拍與修改自昭和女子大學國際文化研究所出版的《HOIAN》。 

    會安的保存歷程 
    會安的保存歷程大致如下:
    1982 首次的會安調查、紀錄、保存與修復工作,由來自於「PKZ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室」(The Ateliers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的波蘭籍建築師所主導。
    1984 頒布國家議事法14條(State Council Decree No 14),保護與使用歷史文化遺跡與地景
    1985 會安依文化部506/VH-QD決議文被指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場所。 
    越南政府計畫將會安的歷史區域(historical quarter)指定為國家文化資產(national cultural asset),並開始保存方案(HOIAN, 2000)。
    1987 廣南省人民委員會制定了1796/DQ-UB法規。廣南-硯港省人民委員會授權會安成立「會安遺跡管理服務處」(Hoi An Service of Vestiges Management) 負責推動歷史城區的管理,其前身為在地文史研討組織。(葉庭芬, 2000
    1991 越南、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前蘇聯、波蘭等國在峴港舉行國際保存座談會,會中提出會安保存的迫切性,確定了包含建築、都市、歷史、考古的調查面向,以及透過國際合作修復街屋。
    1994 通過了會安城鎮中心主要計劃,將實施至2010年。與此計畫相關的獨立計劃還有交通、旅遊、公共照明、供水設施、新的住宅區與環境的改善。
    1997 成立「會安文化紀念物保存與經營管理中心」(Hoi An Monuments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entre)施行會安城鎮法規。其規定相當詳細,例如,可作為修復用的材料、立面的顏色和植樹等。適合古城的個別條款:提名的核心區、緩衝區、緩衝區外的城市發展(例如新建築物的高度限制)。
    1999 會安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0 會安獲頒亞太文化資產獎表揚獎(Honourable Mention

    保存與修復 
    會安擁有專職的保存機構「會安文化紀念物保存與經營管理中心」( Hoi An Centre For Monuments Management & Preservation),其編制有40人,隸屬於「會安人民委員會」,主要工作為文化紀念物的管理、研究保存與修復。根據筆者二○○五年八月十六日之參訪,了解其目前的保存與修復概況如下: 
    在日本協助修復的報告書《HOIAN》中,可發現會安老屋的修復仍停留在『恢復原貌』的階段,以Tran Phu142號與Nguyen Thai Hoc 113號為例,修復前的街屋帶有法式殖民地色彩,修復後變更為最早期的傳統式木構造門面。
    以上照片翻拍自昭和女子大學國際文化研究所出版的《HOIAN》。 
    然而,根據威尼斯憲章The Venice Charter)第十一條(傅朝卿譯, 2002): 
    文化紀念物之建築所有時期的特色都應該被尊重,因為式樣的統一並不是修復的目的。當一棟建築包含有不同時期累積的結果時,除非欲去除的部份不具重要性,欲呈現的某時期之材料又極具歷史、考古或美學價值,而其保存狀況良好有足夠的證據才可復原。 
    其報告書指出其修復前的建築外觀不具文化價值(HOIAN, 2000),故經過調查後,採取『恢復原貌』的修復方式。這樣的做法是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帶有「去殖民」的意味?抑或是違反國際憲章精神?學界間有不同的答案。不過,這樣的修復只是一個縮影,反映亞洲的保存觀念與國際保存觀之間的差距。儘管身為世界遺產,會安難免經歷錯誤,也在錯誤中學習,在不同國家的協助與不同的保存與修復觀念衝擊之下,慢慢尋找正確的方向。
    核心區與緩衝區的劃分

    在世界遺產的經營管理概念中,核心區與緩衝區的劃分是相當重要的,會安的分區如下,不同的分區對於建築行為有不同程度的管制
    一、紅色核心區(Zone 1):面積約0.3公里,共有682棟老屋,區內禁止增建任何新建築,修復與再利用受到嚴格的規範。
    二、藍色緩衝區(Zone 2):新建築僅在保存、維護與展示老城所需時才被允許。
    三、粉色緩衝區(Zone 3):建築物的高度有嚴格的限制。 
    翻拍自會安文化紀念物保存與經營管理中心牆上之地圖 
    古城的觀光與經營管理 
    會安於199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觀光人口從1991年的3400人突增至188,315人,增長了46.5倍(A Case Study on Hoi An, 2000),爲會安的經濟命脈注入了生機。會安的觀光由「會安旅遊服務處」(Hoi An Office of Tourist Services)負責,在積極推動之下,會安古城中不少街屋再利用為博物館或整修提供遊客參觀,也有些房子搖身一變,成了紀念品店、畫廊、酒館與餐館。會安當局為了維護城鎮景觀,制定了管理辦法,包括:人行道上禁止擺設商品、招牌尺寸管制等(HOIAN, 2000)。井然有序的街道透露了其法令執行的成效。 
    琳瑯滿目的商店展售的大都為廉價缺乏特色的紀念品,如木雕、泥塑小玩偶、青花瓷瓶等。較具地方特色的為傳統手工製作的燈籠與爲觀光客量身訂做「奧黛」傳統服飾,可說是結合文化觀光與延續傳統產業的佳例。

    古城的門票價格為75000VND(約台幣160元)遊客可參觀以下景點:
    1. 所有的古城街區 
    2. 
    選擇三個博物館其中之一 
    3. 
    四個古宅其中之一 
    4. 
    三間會館其中之一 
    5. 
    觀看傳統音樂表演或參觀傳統手工藝店 
    6. 
    參觀日本橋或關帝廟 

    在這樣的票價策略下,遊客如果要另行參觀其他老宅、博物館或會館則需另行付費參觀。老宅或由主人親自導覽(如均勝古宅)或聘僱解說人員導覽(如進記古宅),這賦予了當地居民詮釋在地文化的機會,然而導覽內容則侷限於老宅歷史與家族史的介紹,就專業度而言,內容與深度明顯不足,這也透露了會安在教育導覽訓練上仍有待加強。 
    會安藉由觀光收入挹注文化遺產的保存與修復資金,門票收入的55%與觀光營業稅收的50%被指定作為古城保存與修復之用(A Case Study on Hoi An, 2000)。 

    結論
    儘管會安因觀光導向,已逐漸商業化,然而相較於中國大陸一些世界遺產地的樣板觀光,會安算是控管得還算不錯。此外,部分的傳統行業與常民生活的空間也未因觀光客的進入而消失或改變,買賣交易活絡的中央市場與秋邦河的水域命脈尤其凸顯會安旺盛的生命力,傳統的生活方式、宗教、節慶、習俗與飲食文化也繼續傳承,展現其生活之真實性。 
    依據ICOMOS評估報告,「會安的真實性是以整個城鎮地景為主而非單棟建築。」(ICOMOS, 1999)其街區上的歷史建築物大都維持傳統的立面與屋頂,保有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就城鎮地景完整性與生活的真實性而言,會安是值得肯定的。對於古城的保存工作,在各國的協助與觀念衝擊之下,會安也在慢慢的調適與學習中尋找折衷之道。如何因應觀光客日益增加,控管古城的承載量,不流於過度商業化,繼續維持其常民生活空間與週遭水域環境,避免過度開發與破壞,加強周邊漁村的保存工作,是會安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再者,觀光與保存隸屬於不同的單位,如何建立跨部門間的協調機制,朝向永續經營的目標,是會安面臨的另一項挑戰。 

    參考資料 
    傅朝卿,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文化部(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
    昭和女子大學國際文化研究所,2000 HOIAN》,昭和女子大學創立80周年「世界遺產會安展」手冊。
    葉庭芬,2002《歷史保育與文化旅遊間的策略聯盟-由亞洲歷史名城談起》,,二○○二年文化部文化論壇系列實錄,文化部,台北。
    UNESCO2000 A Case Study on Hoi An, Viet Nam, The Local Case Study Team, UNESCO Office of the Regional Advisor for Culture in Asian and the Pacific, Bhakatapur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http://whc.unesco.org/en/list/948
    文化部世界遺產知識網http://wh.cca.gov.tw/tc/world/wh.asp
    會安市網站http://www.hoianworldheritage.org/eg_index.htm
    ICOMOSAdvisory Body Evaluation Report of Hoi An Ancient Town
    http://whc.unesco.org/archive/advisory_body_evaluation/948.pdf

    (世界遺產參訪教學與研討成果報告書:越南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二○○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