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中國木拱橋設計與建造
Tradi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es for building Chinese wooden arch bridges
傳統中國木拱橋設計與建造
方
位|
北緯36.41度 / 東經 103.08度
遺
產
種
類|
傳統手工藝;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木拱橋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和浙江省,這些傳統橋樑的設計與建造結合了木材、傳統建築工具、工藝、「編樑」核心技術與榫卯連接核心技術,以及老練木工對不同環境和必要結構力學的深刻理解。木拱橋不僅滿足當地社區的需求,並同時考量到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因此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觀。近年來,由於迅速城市化、木材稀缺以及可用的建築空間不足等因素,此傳統的傳承與存續受到威脅並逐年萎縮,因此最初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木拱橋仍是木工匠的重要生計來源,而這些橋樑及其傳統營造技術和知識更是當地村莊文化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拱橋被作為溝通管道和文化空間,促進了社區和諧與文化認同。當地社區以及不同性別的木工都會參與橋梁的建造、維護和使用,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相關的技藝、知識、歷史與文化已被納入正規教育,成為當地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源。這不僅提高了年輕人對此項實踐的認識,也向大眾推廣了當地的傳統與活態遺產。
相關連結
https://ich.unesco.org/en/RL/traditional-design-and-practices-for-building-chinese-wooden-arch-bridges-02156
國家:
中國
連結介紹:
https://ich.unesco.org/en/RL/traditional-design-and-practices-for-building-chinese-wooden-arch-bridges-02156
木拱橋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和浙江省,這些傳統橋樑的設計與建造結合了木材、傳統建築工具、工藝、「編樑」核心技術與榫卯連接核心技術,以及老練木工對不同環境和必要結構力學的深刻理解。木拱橋不僅滿足當地社區的需求,並同時考量到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因此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觀。近年來,由於迅速城市化、木材稀缺以及可用的建築空間不足等因素,此傳統的傳承與存續受到威脅並逐年萎縮,因此最初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木拱橋仍是木工匠的重要生計來源,而這些橋樑及其傳統營造技術和知識更是當地村莊文化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拱橋被作為溝通管道和文化空間,促進了社區和諧與文化認同。當地社區以及不同性別的木工都會參與橋梁的建造、維護和使用,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相關的技藝、知識、歷史與文化已被納入正規教育,成為當地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源。這不僅提高了年輕人對此項實踐的認識,也向大眾推廣了當地的傳統與活態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