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2013 累計瀏覽人次:4837653 / 星期四 2024/4/25
世界遺產趨勢
臺灣潛力點
非物質遺產
世遺18
檔案下載
案例計畫
公約條款
文化資產法規
國際組織
瀕危遺產
調查研究
其他
目前瀏覽: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回列表 上一則 下一則
  • 世界遺產在台灣── 推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努力方向

    世界遺產雜誌07期文、圖╱傅朝卿

    世界遺產在台灣──推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努力方向
     
    文、圖╱傅朝卿
     
    自從幾年前文化部(原行政院建設委員會)推動台灣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不少地方都展現出高度興趣,而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建議之下,2003年台灣一共有12處景點被選為世界遺產潛力點,包括金門、淡水、金瓜石、苗栗三義舊山線、卑南史前文化遺址、蘭嶼、阿里山森林鐵路、陽明山國家公園、棲蘭山檜木林、太魯閣國家公園、澎湖玄武岩與玉山國家公園2005年後,這個運動暫緩,12處潛力點並沒有更進一步的作為。2009年,文化部
    (原文建會)再啟世界遺產潛力點計畫,除了整體考量馬祖與金門戰地文化景觀外,也增加了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桃園台地埤塘、樂生療養院、屏東排灣族石板聚落,以及吉貝石滬群五處潛力點。這17個景點在台灣都極具代表性,有的以文化出線,有的具有特殊意義,有的強調自然景觀,有的則兼具文化、自然兩種條件。
     
    雖然在政策支持下,目前台灣的政府及民間都非常積極地在推動世界遺產事宜,但我們不可以因此誤以為申請成為世界遺產是相當容易的事。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或自然遺產想入選為世界遺產,都必須經過一個冗長的準備、申請與審查過程,動輒數年之久。如果台灣想將申請世界遺產之事付諸行動,恐須務實面對整個程序,尤其是潛力點的縣市或單位,更要以世界遺產所要求的態度與標準,長時間來準備各項工作。推動申遺,在世界各地大多以地方政府為主,因此縣市政府應可在各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幾個大家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強化普世價值
     
    世界遺產在聯合國的推動下,已實施了30幾年,但這樣的制度與觀念在台灣卻是近幾年才逐漸受到官方注意,進而開始宣導並尋求參與的機會。雖然因為政治等諸多因素,台灣短期內仍無法參與,但是不必因此冷漠或灰心,反而應該嘗試採取世界遺產中的「遺產」態度,以文化部核選出的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為基礎,努力發掘這塊土地珍貴的自然與文化特點,仿效其它國家,建立自明性的「台灣遺產(Taiwan Heritage)」,等將來有機會,再與世界遺產接軌。
     
    1982年,台灣開始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法,在幾類保護的對象中,由於古蹟是最具體易懂的一類,因此在保存上著力最多。然而因為缺乏文化遺產整體觀念,古蹟保存經常被誤解為古建築修復的同義詞,以致公私部門經常花費鉅款於硬體整修上,忽略生活面與社會文化面的遺產觀念,不少古蹟徒為單點的建築展示場,而非歷史文化的生活場域;另一方面,台灣過去對於任何文化資產的價值,往往缺乏客觀價值的認定,因此在具體作為上,應先反省並強化遺產的觀念,並以世界遺產最基本的「普世性價值」自我檢視,以期發掘出遺產真正的價值。
     
     
    金門洋樓建築群,圖為金門地區最具代表的銃樓「得月樓」
     
     
    高標檢視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首先,各個潛力點應該嘗試以世界遺產分類方式來檢視所轄的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中,使用最多的觀念為「文化紀念物(Monument)」、「歷史場所(Site)」、「建築群(Groups of Buildings)」與「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自然遺產分類雖沒有像文化遺產如此明確細分,卻有獨立的觀點。究竟拿世界遺產的那一類來檢視台灣目前的潛力點,是一件必須認真面對的事。依據這幾年世界遺產發展的趨勢來看,單一點的「文化紀念物」越來越難列名,強調整體性的「歷史場所」、「建築群」與「文化地景」則為主流;台灣這些潛力點中,當然像金馬戰地文化景觀、蘭嶼、卑南史前文化遺址、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屏東排灣族石板聚落、吉貝石滬群,以及桃園台地埤塘等,在觀念上都具有面狀文化資產的本質,其他的潛力點雖然也可能在不同分類中找到定位,但是在更細緻的定義與潛力點範圍的界定上仍存有一些必須克服的問題。同樣的,台灣的幾處潛力點也必須跳脫目前台灣文化資產的審查標準,而以列名世界遺產的10項標準來評估。
     
     
     
    提昇遺產內涵與強化民眾教育暨導覽設施
     
    世界遺產的重要性不僅是歷史上的、也是教育上的,世界遺產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負責推動,事實上也闡明了教育性的內涵。世界遺產作為認識世界的素材,必須透過某種型式將其內涵傳達給想欲了解它的人,包括當地居民與訪客。目前已列名的每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其實都是世界公民在認識世界歷史與文明時重要的素材,因此透過教育導覽,可以把世界遺產各種面向的知識與資訊,傳達給前來參訪的人,該功能再重要也不過。台灣的潛力景點在此面向上與世界遺產仍有一段差距,設施與內容都過於簡略或流於表相,因此民眾與訪客並不容易真正了解遺產的重要性。如何善用各種教育導覽並強化遺產本身的內涵,包括歷史事實、遺產特色、相關人物、相關事蹟或是相關神話,都尚有努力的空間。也唯有當當地民眾及外來訪客都能了解遺產的重大意義繼而認同時,才算是達到遺產保存的真正目的。比如阿里山鐵道沿線的居民、金馬的居民、淡水的居民、蘭嶼的居民或嘉南大圳的水利單位,是否了解他們自己遺產的內涵與真正價值,進而願意自我提昇到世界遺產的位階,都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嘉義阿里山森林鐵路
     
     
    遵循國際規範
     
    台灣在各個領域都不斷強調與世界接軌的企圖心,選出世界遺產潛力點之後,我們更要努力遵循國際規範進行自然保育與文化維護。以文化遺產為例,許多人在此關鍵時刻也發現,世界上諸多與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相關的國際規範,對台灣而言仍舊陌生。文化資產保護是全世界共同提倡的文化策略,台灣1982年公布的文化資產保存法,至今已有20幾年,不只是古蹟專家,一般民眾也或多或少具有古蹟保存的觀念,加以整修的古蹟也為數不少,然而若仔細檢視台灣現有的古蹟,並與國際標準相互比較,我們將會發現有些古蹟應屬「不當指定」,有些則是「不當修復」或「過度修復」。2001年起,台灣的學者專家開始認真研究文化資產的價值論與真實性等較為本質性的課題,擴及實際修護的問題,許多人才驚覺台灣的歷史保存與古蹟維護竟然與國際間存在著如此大的落差。事實上,國際間有許多被各國共同遵守的文化遺產規範,列為各種國際保存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公約、規範、原則或指導方針,對於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之觀念與實務,均有極為明確的指引。世界遺產更明確地要求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台灣必須避免遺產潛力點因過度修復而減損真實性,也要避免過度開發致使完整性遭到破壞。
     
     
    及早訂定經營策略
     
    列名世界遺產,除了必須滿足基本標準,文化遺產又必須符合真實性外,有適切的經營管理機制也是一項必要條件,這在世界遺產執行指導方針中陳述得非常清楚,「至少或同時擁有足夠的法律、契約或傳統上的保護與經營管理機制,以確保被提名之文化資產或文化景觀能保存維護良好。在國家、省或是市之層級上,存在保護的法令;一種已建立,植基於契約或傳統的保護,以及足夠的經營管理與/或計畫管制機制,皆不可或缺,這些都必須清晰地標示於提名表上。對於這些法律、契約或傳統上的保護之具體實踐,以及它們與經營管理的機制之保護,應當是存在的。甚且,為了要保持文化的完整性,特別是那些對大量訪客開放的場所,相關之締約國必須提供適當的行政安排並涵蓋資產的經營管理、保存維護與公共之可及性。」然而,經營管理是台灣在文化遺產上特別脆弱的一環,已選出的17處潛力點中,除了兩處為國家公園,本身有較完備的管理單位與管理機制外,其餘各處在經營管理上都還需要強化,因此及早訂定經營管理這些潛力點的策略,乃刻不容緩。
     
     
     
    強化整合工作
     
    根據國外經驗,許多世界遺產都跨越了不同的地方行政單位,因此整合不同層級的單位便至關重要。以2004年列名的日本「紀伊山地之靈場與參詣道」為例,因為其跨越了和歌山縣、奈良縣與三重縣,在整個準備過程中,包括由三個縣組成「三縣連絡協議會」,再加上相關省廳組成「世界遺產關係省廳聯絡會議」,並配合市町間及地方非營利事業組織的合作,才順利完成了申報列名的任務。台灣的17處潛力點,不少在行政上皆為跨縣市,如玉山國家公園(花蓮縣、嘉義縣、南投縣與高雄縣)、大屯山火山群(台北市與台北縣)、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縣、南投縣與台中縣)、棲蘭山檜木林(宜蘭縣、新竹縣、桃園縣與台北縣)、苗栗三義舊山線(苗栗縣與台中縣)、阿里山森林鐵路(嘉義市、嘉義縣與南投縣)、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雲嘉南各縣市);而在工作屬性上又跨部會:文化部、內政部民政司、國家公園(營建署)、交通部觀光局、農委會、水利會,以及相對的各地方行政機關。每一個潛力點不同層級、不同屬性的單位必須整合出一個可以溝通的行動編組,定期開會並著手準備事宜,否則力量與資源分散,對推動工作將是一個障礙。
     
     
    花蓮太魯閣峽谷
     
     
    自我提昇跨出第一步
     
    簽訂《世界遺產公約》是申請世界遺產的前提之一,台灣在推動此項事務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如果現在就朝思暮想我們的潛力點能夠榮登世界遺產名錄,其實並不務實。當務之急是被選為潛力點的17處景點,要有為列名世界遺產而努力的意願。所在地的縣市政府或各單位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提昇經營維護和管理的水準,改善環境與設施,使這17處景點都能符合世界遺產的標準。潛力點所在地的社區人民,更可藉由參與以追求進步;其他人則不妨多到這些潛力點走走,學著從更高的視角來欣賞並珍惜眼前的美景。如果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經由大家以世界標準來審視,在幾年之後能成為17處令人刮目相看的遺產點,那麼我們就有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