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94 累計瀏覽人次:5446923 / 星期三 2024/12/4
世界遺產趨勢
臺灣潛力點
非物質遺產
世遺18
檔案下載
案例計畫
公約條款
文化資產法規
國際組織
瀕危遺產
調查研究
其他
目前瀏覽:文化遺產 回列表 上一則 下一則
  • 【歐洲】法國波爾多月之港 Bordeaux, Port of the Moon,France

    世界遺產雜誌02期 作者∕王維周

    波爾多月亮港

    法國的波爾多市經過了2007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討論之後,同意以「波爾多-月亮之港」的名義登錄為世界遺產。

    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風格

    波爾多作為一個區域性的物資交換中心已經超過兩千年,在全法國境內,如果將巴黎排除在外,波爾多是受保護的建築物數量最多的一個城市。波爾多的舊城一直反映著各個時代的風格,除了過去兩千年來的悠久歷史之外,波爾多在十八世紀初期以後,由於對大英帝國與荷蘭的物資貿易,奠定了法國西南部的重要城市的地位,這個時期所發展的重點城市也使得波爾多變成了一個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的發展重要城鎮,而這樣的發展背景締造了波爾多城在城市街廓與建築上無可取代的文化資產價值。

    UNESCO認定世遺內容

    讓我們先來看看波爾多城究竟為何得以登錄為世界遺產,也就是去理解波爾多城的傑出普世價值。首先,兩千多年來扮演地區性的物資交換中心,尤其是大航海時期後期,法國這個較晚崛起的新興海洋帝國,藉由遠洋的殖民與貿易,將地中海的重心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在波爾多的遠洋航務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中心,也是波爾多城在建築與城市、空間與面貌的價值發展重要時期。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波爾多具有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內容,主要根據為世界遺產公約中文化遺產的第二與第四項,在世界遺產中心官方網站所列出的內容中:

    第二項:「波爾多,月亮之港,結合了超過兩千年的物資交易以及影響的特殊見證,這些物資交易自啟蒙運動開始,替這個多元性格的城市攜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並且同時帶動在城市與建築的蛻變,這個蛻變跨越了十九世紀一直持續到今日。各個不同時期的港灣與城市的建設在其城市地圖上清晰可辨,尤其是十八世紀以後所完成的各項大型建設」。

    第四項:「波爾多,月亮之港,呈現了創造於啟蒙運動時期的特殊城市與建築的整體面貌,這個價值持續到了二十世紀的前半葉,波爾多其傑出的成就在於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的建築與城市的整體風貌,兩世紀多來的持續發展,並未有風格上的中斷。其都市計畫更代表了那些期待將城市發展為人道主義、宇宙多元以及文化的哲學家們的成功實踐。」

    在文化資產的保存上,以1913年法令所指定的歷史性文化紀念物中,在波爾多就有347座建築,而且援用1962年的保存區段法令所劃定的舊城區保存區段,從1988年開始有了第一部的保存區段法令,而1998年與2002年開始則又有經過兩次的通盤檢討,將保存的責任平均分攤給中央政府、省政府以及地方市政府,而其保存的計畫則定調為四大主軸:(一)保存歷史與文化資產的特質(二)准許歷史城區中心在控制下的演變(三)都市計畫法令的同質統整(四)致力波爾多都會的國際角色。

    被登錄的主要區域面積達到了1,731公頃,而登錄緩衝區的面積更達到了11,974公頃,為法國已登錄的世界遺產中,城市的面積最大者。在這347座指定的歷史性文化紀念物之中,其中有三座宗教建築早在1998年,當康波史泰拉的聖雅各朝聖之路被登錄為世界遺產之時,就已經列入其路徑上的重要建築名冊中。

    在347處被指定的歷史性文化紀念物之中,其中幾處主要的宗教建築,以聖皮耶、聖米榭、聖十字與聖萼拉莉等教堂為最為重要。

     

    波爾多舊城中的聖凱薩琳路

    波爾多早期歷史

    聖皮耶區位於波爾多舊城的中心,以聖皮耶教堂為區的中心,這個區域早在波爾多建城之前,羅馬人就已在此構築了最早的聚落,在1832年,法國人在聖皮耶廣場底下挖掘出了一座屬於希臘化時期的赫克力斯青銅像,揭露了波爾多的早期歷史。十二世紀時,波爾多城漸漸往南向發展,舊有的港口填平,十八世紀的時候,更是拆除了中世紀所建的城牆,並且開築了證券交易廣場(place de la Bourse)、皇家路及皇家市場廣場等,多幢路易十五風格的建築物相繼出現。

    老波爾多城有許多廣場,除了上述十八世紀所興築的廣場之外,另外在十三世紀與二十世紀的數百年之中,為了市民在行政管理、宗教以及經濟的需求建築了為數不少的廣場,也是波爾多城的特色。聖皮耶廣場為其中之一,是為了宗教的使用而建造。費南.拉法芝廣場,原為市場廣場,靠近圭亞那中學、市政廳,在中世紀時有許多的學生、商人以及聖雅各之道上的朝聖者將氣氛妝點得非常熱鬧。

    聖十字區

    聖十字區過去曾是城外一般老百姓所居住的區域,整體的空間籠罩在聖十字教堂仿羅馬風格的高聳鐘塔之下,十四世紀開始,新的城牆建造之後才納入了城內。早期波爾多並不生產遠洋的船艦,多數的船艦都是購自外國的造船廠,在這個區域內所見的船隻以平底船居多。這個內可見早期維護與建造船隻的相關產業,如繩索、帆布等,早期在鍋爐街上也可見到陶瓷工作坊。直到十六世紀末,這個區域內開始出現了糖的提煉廠,當時粗糖的原料來自海外的安地列斯群島。

    聖十字教堂從1130年開始成為教區的主要教堂,詩班席保留給本篤會修士,主要祭壇上供奉的聖母像,是朝聖者從水手聖母堂(Notre-Dame-des-Marins)所請回的。

    中世紀城內的西南側,為聖萼拉莉區,這個城區以聖萼拉莉教堂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為出發至西班牙的康波史泰拉聖雅各朝聖道的出發地點。這個城區內的修道院數量驚人,每座均有完整的教堂、中庭與花園。十七世紀後由波爾多修女雷司托納的聖喬娜(Sainte-Jeanne de Lestonnac)開闢了錒街(rue du Hâ),並建造了許多的宗教設施,在城堡的周邊也陸續建造聖喬瑟夫孤兒院。過去這個地區被認為是波爾多城的盡頭,因為所有的港口設施止於此區,也反倒成了工匠集中的區域。其中許多是建築石匠與木匠,還有一部份是製羊皮紙及販售橄欖油的商販。區域內仍然留有許多的建築與考古遺跡,極少受到近代城市開發的侵擾,反而保留下來其如畫似的面貌。

    波爾多舊城中的新建築嘗試,試圖找出當代建築的解決方法

    波爾多城的發展

    十八世紀開始,波爾多城開始發展,帶來了許多開發商對土地的炒作,這些城市的發展徹底改變了波爾多城的面貌。1771年被任命為波爾多主教的梅希亞戴克.德.侯安(Ferdinand-Maximilien Mériadec de Rohan)動手進行主教公署的的新建計畫,將主教座堂西北角的中世紀舊主教公署整修、新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了1784年共經歷十三個年頭,侯安王宮才算完成。

    十七世紀末,波爾多著手進行河流西岸建築物的立面美化,這排面東的立面工程主要是為了在河流上面航行船隻的旅客得以對城市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建築立面美化的工程卻一直到了十八世紀中才逐漸地完成,尤其是經由十八世紀知名建築師加百列(Jacques Gabriel)以及他的兒子(Jacques-Ange Gabriel)的巧手所完成。皇家首席建築師加百列由路易十五所派任,1729年出發至波爾多,他馬上被波爾多城的河流曲線美感、氣候、生活的步調以及商業活動力所深深地吸引。波爾多地區的財務大臣—布榭寫給部長一封信中表示:「……加百列先生有個龐大的計畫,如果他真能夠付諸實行,將會變成全歐洲最美的一個地區。」在皇家廣場邊上設計了兩幢法國式的建築,分別是總管農業事務的辦公室以及證券所。這兩座建築的底部為抬高的拱廊,其上為兩個樓層的屋身以及一層閣樓,頂上則覆以兩折的蒙薩式屋頂。在兩旁的建築物,沿著河岸,超過一公里的長度,全部使用類似的建築形式,將河岸的建築風格統一,也成為法國在城市建築上的重要案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波爾多人不再把城市當成是個單純居住與商業的空間,而是一個舒適的生活場所。1746年開始,波爾多財務大臣圖尼決定建造一座公共的花園,這座花園選址在一處生長得很差的葡萄園內,1749年開始由建築師瓦贊負責這個花園的工程,而設計則由皇家建築師加百列的兒子來設計。花園完工時,曾做為騎兵的練習場,大革命之後,轉為戰神廣場,做為政府正式典禮的使用。在花園中的利勒菲蒙公館,今天變成了波爾多的自然史博物館,而在他的後方曾經建有多座玻璃暖房,是模仿義大利的建築師帕拉迪歐的建築風格,在十九世紀時成為波爾多人閒散漫步的植物園。

    十八世紀末,時值法國大革命時期,波爾多城所發生的暴動相對地少,在大革命後的前幾年,在偉人區(Grands Hommes,又名三角區,Triangle)進行了一連串的城市建設,首先在一個三角形的大街廓中心開闢了一個正圓的廣場以及一系列的放射狀的道路,有別於巴黎用來紀念偉人的萬神殿,波爾多人選擇了孟德斯鳩、盧梭、伏爾泰等影響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家做為地區道路的命名。

    除了城市與建築的文化資產之外,波爾多也曾是重要的藝術家所居住的城市,像畫家法蘭西斯柯.哥雅在1824年遷入了波爾多城一直居住到四年後過世。1871年國會議員聚於波爾多大劇場,大文豪雨果為國會議員的一員。1885年法蘭斯瓦.摩理亞克出生於此,1899年波爾多建造了聖約翰車站,為當時全世界最龐大的金屬鑄鐵構造,在在都顯示波爾多城的文化與工程上的豐富面貌。

    波爾多車站大廳 為十九世紀的美術學院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師作品

     

    波爾多月之港

    Bordeaux, Port of the Moon,France

    登錄年代:2007年

    登錄標的:N44 50 20 E0 34 20

    登錄項目:文化遺產(ii)(iv)

    以歐洲啟蒙革命時代傑出的都會建築體獲選為文化遺產,特色在於將創新的古典與新古典潮流,轉化為都會與建築卓越的整體性上。

    月亮港也以其兩千年來文化價值交流的歷史角色,特別是十二世紀以來連結英國與歐洲低地國家之間的商業活動,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