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2937 累計瀏覽人次:5414341 / 星期四 2024/11/21
世界遺產趨勢
臺灣潛力點
非物質遺產
世遺18
檔案下載
案例計畫
公約條款
文化資產法規
國際組織
瀕危遺產
調查研究
其他
目前瀏覽:文化遺產 回列表 上一則 下一則
  • 【亞洲】吳哥窟保存區與建築初探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吳哥窟保存區與建築初探
     
     王維周
    華梵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

    目前位於柬埔寨的吳哥窟,從十九世紀重為法國的探險家發現後,一直吸引著西方國家注目。對於這個不可思議的遺址,一直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吳哥窟在法屬印度支那時期 (1887-1954) ,甚至成為法國在亞洲殖民地的象徵。在1931年的殖民地博覽會中被仿製重建,一則表示法國在遠東殖民的成就,一方面,吳哥窟建築的紀念性、建築的樣式、以及吳哥文化的藝術成就,一向引起法國人的憧憬,也因而協助法國政府在尋求人民對於殖民所投入的資源作出正面的支持。

    吳哥窟的歷史

    有關高棉歷史,目前出土的最早的記載,約在西元五世紀末或六世紀初。文字中描述了現已消失的建築,這些建築是福楠(Fou-Nan)王朝最後一個王Rudravarman。但是在已知的建築物中似乎沒有早於西元七世紀,也就是真臘時期。

    我們大約可以將高棉文明分成如下的四大階段:
    • 前吳哥時期
    在暹粒區域,就我們所知的前吳哥時期的建築,多圍繞在西邊大湖West Baray周邊,以及在Roluos/Damdek區域。我們可以追溯出在前吳哥時期,社會文化的結構圍繞著宗教信仰以及信仰的建築、藝術及碑文。
    • Phnom Dà風格,西元540-600年。
    • Sambor Prei Kuk風格,西元600-650年。
    • Prei Kmeng風格,西元635-700年。
    • Kompong Preah風格,西元706-800年。

    • 轉型期
    • Kulên風格,西元825-875年,Jayavarman II

    • 吳哥時期
    • Preah Ko風格,西元875-893年,Jayavarman IIIIndravarman I
    • Bakhèng風格,西元893-925年,Yasovarman IHarshavarman I
    • Koh Ker風格,西元921-945年,Jayavarman IV
    • Prè Rup風格,西元947-965年,Rajendravarman II
    • Banteay Srei風格,西元967-1000年,Jayavarman V
    • Khleang風格,西元965-1010年。
    • Bàphpûon風格,西元1010-1080年,Udayadityavraman II
    • Angkor Wat風格,西元1100-1175年,Jayavarman VISuryavarman IIYasovarman II
    • Bayon風格,西元1177-1230年,Jayavarman VIIIndravarman II

    • 後吳哥時期
    • 吳哥窟的傾圮
    • 自然的破壞
    • 人為的破壞
    • APSARA的成立
    • 國際層級的組織
    • 國家層級的組織
    • 內部組織
    • 經費來源
    • 保存與維護:共設有三個目標。
    • 保存的工作團隊:作為高棉國族象徵的吳哥寺廟,在近幾年經歷了各式的損壞,也因為國內與國際的觀光客大量且無從管制地湧入,衍生許多保存上的課題。

    保存的工作團隊成立的目的,首要在於針對主要的寺廟:
    • 吳哥廟Angkor Wat的保存 - 40
    • 大吳哥Angkor Thom的保存 - 70
    • Kbal Spean Banteaèy Srei的保存 - 25
    • Roluos的保存 - 30
    • Jayavarman VII的保存 - 65

    • 針對寺廟的秩序管理與重建進行多個行動,其內容如下:
    • 建立APSARA守衛系統:自19998月起,在主要寺廟設點並有250位制服守衛員。
    • 對於乞丐的協助:期待可以弭除寺廟區域內的行乞現象。
    • 鼓勵孩童上學校:以取代行乞或販賣飲料食物及紀念品,許多村裡孩童投入這個觀光產業,以致嚴重耽誤就學,也是開發必要管理的問題。
    • 其他雜項工作:包含提醒遊客保持寺廟整潔標示的張貼,以及在浮雕前置放不顯眼的欄杆等等。
    • 教育說明措施:包含資訊公告欄設置(高棉文、英文、日文、法文),說明寺廟相關環境的、宗教的、及傳統的歷史,以及其碑文、建築、浮雕等。
    • 成立維持單位
    • 修護工作
    • 搶救挖掘工作
    • 現有事務狀態

    國家等級的措施
    • 柬埔寨王國的憲法。
    • 國家法令頒布
    • 文化資產警察的設置
    • 藝術品登錄造冊
    • 意識提昇運動
    • 針對文化資產管理的塔尼論壇Tani Forum
    • 
    透過媒體來達到意識的提昇

    在國際方面有幾項措施:

    • 國際保護與保存協定:西哈努于1991年加入並簽署1972年的世界遺產公約,從此,在柬埔寨就受到1954年有關戰爭威脅下的文化資產維護的海牙公約、1970年的禁止與預防非法進出口及所有權轉讓的協定、1972年的世界遺產公約等的國際法令的保護,最後UNIDROIT公約將在近期內實施,這個公約是以國際層級的合作針對打擊非法文化商品的走私。
    • 對美國政府遞上禁絕高棉文化資產進入美國領土的請求
    • 失竊藝術品的資料庫建立。
    • 失竊藝術品的追索。
    • 研究計畫
    • 人員培訓
    • 與國際修護與研究團隊共同工作
    • 金邊皇家藝術大學考古系四年級學生,有為期二到三星期的現地觀摩教學旅行。
    • 導遊培訓:由觀光旅遊部與APSARA合作,進行短期培訓課程,以加強未來吳哥窟地區的導覽品質。

    結語

    我們對吳哥窟的文明與建築藝術的了解持續進行中,吳哥窟本身幾乎成為解開失落的吳哥文明神秘面紗的唯一媒介,包含了考古藝術史建築甚至工程的各個領域專家的投入,嘗試進行解碼的工作。但是吳哥窟文物的破壞,加重了解密的困難度,也相對地呈現保存與保護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從APSARA的工作內容,看到一個世界遺產保存工作是如此的繁雜,要藉由國家的力量積極地進行,除邀集各領域的技術專員進行專業的研究,並給予適切的意見外,還必須要與當地政府各個單位合作,進行保護的措施,並擴大思考的範圍與尺度,將人力的運用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均列入考量。柬埔寨擁有特殊的政經情勢,經濟上是世界國民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在藝術、建築與工程技術上,因著赤柬時期的破壞,教育停滯,甚至民間的技藝的傳承也再這個時期中產生了斷層。藉由這個受到世界矚目的文化遺產,吸引了大批的國際工作團隊與聯合國的協助,期待修護技術得以移轉,管理的知識與實務得以建立,並且吸引觀光客,帶來更多的與國際社會接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