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人形淨瑠璃文樂木偶戲
Ningyo Johruri Bunraku Puppet Theatre
人形淨瑠璃文樂木偶戲
方
位|
北緯36.20度 / 東經138.25度
人形淨瑠璃文樂木偶戲是日本最主要的傳統舞台藝術形式之一,集說唱、樂器伴奏和木偶劇於一體,起源於江戶時代(1600年前後),是15世紀流行的一種敘事淨?璃藝術(用三絃琴伴唱的日本說唱曲藝)與木偶藝術的結晶,劇情主要為封建時代的歷史劇,以及揭示感情與社會責任之間衝突的當代戲劇。
18世紀中期,木偶劇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舞臺風格。三個木偶演員面對觀眾操縱著關節能活動的大型木偶,一名敘事者在一名三絃琴樂手的伴奏下向觀眾講述劇情,說唱者負責為劇中的男女人物配音,根據角色和劇情不同,變換著聲音和語調。演員可即興發揮,三位木偶演員默契合作,使木偶的動作和姿態惟妙惟肖。木偶的服裝和面部表情都由大師們精工細製,這種藝術於19世紀末被命名為「人形淨?璃文樂木偶戲」(文樂座為當時重要的劇院)。大阪國立文樂劇場是目前最優質的表演場地,人形淨?璃偶戲在1955年被指定成重要無形文化財,今日它仍吸引大量年輕表演者參與,美學品質和戲劇內容仍然感動著現代觀眾。
相關連結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RL=00064
人形淨瑠璃文樂木偶戲是日本最主要的傳統舞台藝術形式之一,集說唱、樂器伴奏和木偶劇於一體,起源於江戶時代(1600年前後),是15世紀流行的一種敘事淨?璃藝術(用三絃琴伴唱的日本說唱曲藝)與木偶藝術的結晶,劇情主要為封建時代的歷史劇,以及揭示感情與社會責任之間衝突的當代戲劇。
18世紀中期,木偶劇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舞臺風格。三個木偶演員面對觀眾操縱著關節能活動的大型木偶,一名敘事者在一名三絃琴樂手的伴奏下向觀眾講述劇情,說唱者負責為劇中的男女人物配音,根據角色和劇情不同,變換著聲音和語調。演員可即興發揮,三位木偶演員默契合作,使木偶的動作和姿態惟妙惟肖。木偶的服裝和面部表情都由大師們精工細製,這種藝術於19世紀末被命名為「人形淨?璃文樂木偶戲」(文樂座為當時重要的劇院)。大阪國立文樂劇場是目前最優質的表演場地,人形淨?璃偶戲在1955年被指定成重要無形文化財,今日它仍吸引大量年輕表演者參與,美學品質和戲劇內容仍然感動著現代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