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中國木拱橋設計與建造
Tradi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es for building Chinese wooden arch bridges
傳統中國木拱橋設計與建造
方
位|
北緯35.86度 / 東經104.19度
編樑木拱橋還存在於中國東南沿海各省份,如福建和浙江。傳統木拱橋採用原木,使用傳統木建築工具及手工技法,運用「編樑」等核心技術,以榫卯連接並構築成極其穩固的拱架橋樑技藝體系。木拱橋的建造工作由一位木工師傅指揮其他木匠作業來完成。木匠的建造工藝依照嚴格的程序,透過師徒制以口述傳承或家族間代代相傳。這些造橋家族在木拱橋的修造、維護和保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傳統工藝的載體,木拱橋既是傳播工具,也是當地居民主要的聚集場所,人們在橋上交換資訊、舉辦娛樂活動、進行祭拜儀式,從而加深了感情,凸顯了文化特徵。近年來,因快速都市化、原木減少、可用的建築空間不足等因素,無不威脅木拱橋工藝的傳承與保存,使這一傳統技藝恐有流失之虞。
相關連結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USL=00303
編樑木拱橋還存在於中國東南沿海各省份,如福建和浙江。傳統木拱橋採用原木,使用傳統木建築工具及手工技法,運用「編樑」等核心技術,以榫卯連接並構築成極其穩固的拱架橋樑技藝體系。木拱橋的建造工作由一位木工師傅指揮其他木匠作業來完成。木匠的建造工藝依照嚴格的程序,透過師徒制以口述傳承或家族間代代相傳。這些造橋家族在木拱橋的修造、維護和保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傳統工藝的載體,木拱橋既是傳播工具,也是當地居民主要的聚集場所,人們在橋上交換資訊、舉辦娛樂活動、進行祭拜儀式,從而加深了感情,凸顯了文化特徵。近年來,因快速都市化、原木減少、可用的建築空間不足等因素,無不威脅木拱橋工藝的傳承與保存,使這一傳統技藝恐有流失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