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先至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萊昂大教堂修建於1747年至19世紀初,設計者是瓜地馬拉建築師迪耶哥.荷西.珀雷斯.埃斯基韋爾(Diego Jose de Porres Esquivel),建築的風格表現為巴洛克到新古典主義的過渡,也可以說是折衷主義的風格。大教堂的建築特點主要在體現簡約的內部裝飾,以及大量的自然光線,然而在聖殿的拱頂部分卻呈現了豐富華麗的裝飾。大教堂內安置著重要的藝術作品,包括法蘭德斯木的祭壇,以及由尼加拉瓜藝術家安東尼奧.薩里亞(Antonio Sarria,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所創作,基督受難苦路十四站為主題的數幅繪畫作品。(圖:UNESCO)
http://whc.unesco.org/en/list/1236
Ref: 1236rev
世界遺產委員會(World Heritage Committee)制定之世界遺產登錄標準如下: (i)代表人類創意與天賦的名作。 (ii)可藉由建築、科技、偉大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的發展,展現某一段時期或一世界文化區域內,重要人類價值觀的交流過程。 (iii)是某一文化傳統或現存/消失文明的獨特或特別的證明。 (iv)是一建築物類型、建築或技術綜合體、或景觀的顯著典範,訴說人類歷史中的重要階段。 (v)是傳統人類居住、土地利用或海洋利用的顯著典範,代表了一種文化(或多種文化)或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特別在不可逆轉的變化衝擊下顯得脆弱。 (vi)與具有顯著全球重要性的事件、現存傳統、觀念、信仰、藝術與文學作品有直接或明確的關聯(委員會認為此項準則最好與其他準則同時配合使用)。 (vii)包含極致的自然現象,或具有特殊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地區。 (viii)是地球歷史重要階段的顯著代表範例,包括生命紀錄,地貌發育重要進行中的地質作用,或重要的地形、地文現象。 (ix)對於陸域、淡水、海岸與海洋生態系和動植物族群的演化發展而言,足以代表重要且進行中的生態和生物作用。 (x)就生物多樣性現地保育而言,包含最重要且最有意義的自然棲地,特別是那些在科學或保育上具有顯著全球價值但面臨威脅之物種的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