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界遺產 / 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三波坡雷古寺廟區
Temple Zone of Sambor Prei Kuk,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ncient Ishanapura
古伊奢那補羅考古遺址:三波坡雷古寺廟區
方
位|
北緯12.52度 / 東經105210度
考古遺址三波坡雷古(SamborPrei Kuk)在高棉語中表示「茂密叢林中的寺廟」,經鑑定為六世紀末到七世紀初興盛的真臘帝國(Chenla Empire)的首都伊奢那補羅(Ishanapura)。該城市的遺址橫跨了二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積,並包含了一個四面為牆的城市中心與數個廟宇。其中十個廟宇外觀為八角形,這在東南亞的廟宇類型中相當獨特。遺址的砂岩裝飾元素是典型的前吳哥(pre-Angkor)裝飾風格,稱為三波坡雷古風格。這些元素中有部分(包含過樑、山形牆、列柱)可謂大師之作。此處發展的藝術與建築風格成為了該地區其他部分的模型,並為吳哥時期獨特的高棉風格立下了基礎。
相關連結
http://whc.unesco.org/en/list/1532/
國家:
柬埔寨
考古遺址三波坡雷古(SamborPrei Kuk)在高棉語中表示「茂密叢林中的寺廟」,經鑑定為六世紀末到七世紀初興盛的真臘帝國(Chenla Empire)的首都伊奢那補羅(Ishanapura)。該城市的遺址橫跨了二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積,並包含了一個四面為牆的城市中心與數個廟宇。其中十個廟宇外觀為八角形,這在東南亞的廟宇類型中相當獨特。遺址的砂岩裝飾元素是典型的前吳哥(pre-Angkor)裝飾風格,稱為三波坡雷古風格。這些元素中有部分(包含過樑、山形牆、列柱)可謂大師之作。此處發展的藝術與建築風格成為了該地區其他部分的模型,並為吳哥時期獨特的高棉風格立下了基礎。
連結介紹:
http://whc.unesco.org/en/list/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