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4506 累計瀏覽人次:4825796 / 2024年4月20日星期六
非物質文化遺產

納賽爾丁‧霍加/莫拉‧納賽爾丁/莫拉‧阿凡提/阿凡提/阿凡提‧克扎納塞爾軼事的講述傳統

Telling tradition of Nasreddin Hodja/ Molla Nesreddin/ Molla Ependi/ Apendi/ Afendi Kozhanasyr Anecdotes
國家 : 亞賽拜然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耳其;土庫曼;烏茲別克共和國
所在地區 :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洲
方位 : 北緯40.34度 / 東經 47.98度
入選年分 : 2022
遺產類別 : 口述傳統和表現形式,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國家:亞賽拜然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耳其;土庫曼;烏茲別克共和國

納賽爾丁軼事的講述傳統係指講述以智慧與幽默的分析,呈現社會與生活經驗之哲學家暨智者納賽爾丁(Nasreddin)軼事的社會習俗與節慶。儘管形象、角色名稱與故事會隨著族群出現一些差異,但是其主要特色則是屬於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耳其、土庫曼與烏茲別克的共同文化遺產。這些軼事是透過口述傳統與文字紀錄傳承,並激發出地方慣用語和諺語。許多軼事都已經成為經典故事,且出現在為兒童製作的平面與視覺媒體,以及電視節目中。納賽爾丁軼事的特色包含智慧、詼諧妙語、荒謬與驚喜元素,並經常打破常規。故事主角總是能在複雜的情況中找到意想不到的策略,然後運用語言的力量解決問題。這些軼事具備教育性與娛樂性,人們經常會利用它們豐富對話、強化論點、說服他人或說明狀況。市政府、大學與非政府組織透過地方、全國與國際舞台舉辦各種紀念活動與節慶,在促進這些軼事的傳承中扮演關鍵角色。

馬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西側,由36座島礁組成,星羅棋佈於閩江口外,串連為一海上明珠。堅硬的花崗岩是大地天賦的素材,丘陵起伏、岩岸蜿蜒,構成馬祖的基礎地形特色。而遠從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的島嶼生活遺跡、漢朝閩越族避走海外形成海洋民族、清初閩東沿海漁民和少數泉州人蜂湧移居,就地取材、打石砌牆、圍牆築屋,在各個澳口沿等高線形成依山的聚落,構成了現在馬祖獨特的聚落型態;至國共內戰,馬祖成為軍事重地,銘刻上坑道、碉堡、標語、砲臺等戰地烙印,在山陵起伏下,是一條條坑道的交織,密度為全世界之冠。

馬祖戰地文化是全世界從「熱戰」到「冷戰」,以致於邁向目前「和平共處」階段,保存最完整、最佳的示範點,更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戰爭文化遺址。德國柏林圍牆只留小段供人憑弔;南北韓38度線處於準戰爭狀態;越南前南、北越鴻溝消滅殆盡;馬祖對岸的馬尾對峙期間設施也已幾無保存。加上馬祖閩東文化之搭配,更是獨步全球的優勢。

另外,原被生態界以為已經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2000年再度在馬祖被發現,迄今統計全世界僅存50多隻黑嘴端鳳頭燕鷗,其中有20多隻出現於馬祖,是目前全世界最多者。
馬祖 1949年,閩江、舟山群島相繼失守,美軍見留守大陳島後勤線將會過長不易長期防守,建議國民政府放棄大陳島等地,轉進金門、馬祖,對於大陸福建沿海任何軍事行動皆可提前掌控,扼守其要點,馬祖列島便成為國共抗戰的最北端防線,次年成立「馬祖行政公署」,實行軍事管制,但在這期間,行政組織相當不穩,軍事部隊事權也不統一,因此,為減少權力機關層級繁複,使權力集中,於1956年設立了「戰地政務委員會」,簡化行政層級,事權統一,軍方強勢的控管著一切事務,居民生活嚴重受到監控,管制其人口外流,並將居民納入軍事管理,建立民防組織,遂由原先安平樂業的漁村,一躍成為冷戰時期反共前哨堡壘,作為民主世界與共產政權的最前哨,馬祖實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馬祖雖未經歷重大砲火摧殘,但歷史留下的軍事遺跡,卻成為我們最珍貴的文化資產。金馬戰地文化於2009年獲遴選為臺灣17處潛力點之一。 回溯馬祖列島開發歷史,遠至六千年前約當新石器時代,就有史前人類在島嶼上過著漁獵和採集的生活。從東莒島大坪隴考古遺址出土文物研究,證實與福州地區的曇石山遺址同屬一個文化層,跟後來的閩越文化圈,又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至今馬祖人仍舊保留著蛇和青蛙的圖騰信仰,濃濃的閩越文化遺風,已經沈潛於島民生活的底層,常顯現於祭典上,表露出馬祖人報本原始的情結和質樸的一面。 漢武帝剿滅閩越國後,一批不願歸降的閩越族遁走海上,成為最早的海洋民族,這樣偉業卻被歷代皇朝貶為「蜑民」階級。馬祖人稱呼蜑民為「曲蹄仔」,馬祖有許多曲蹄仔開發和出沒的澳口,因此有「曲蹄澳」的地名。史載馬祖曾有兩次海禁,進行封島焦土並將島民內徙:一次在1387年,因防制倭人為禍;另一次在1661年,為防止東南沿海居民接濟鄭成功軍隊。 海禁卻困不住馬祖人冒險犯難的海洋性格。清初,閩東沿海漁民和少數泉州人仍蜂湧移住澳口,汲汲營造家園。於是就地取花崗岩,打石砌牆、圍牆築屋,在各個澳口沿等高線形成依山的聚落。如今,「一村一澳口」的聚落型態構築了獨特的聚落景觀。而堅實的花崗岩牆體和滿佈壓瓦石的屋頂,造就馬祖鮮明的建築風格。方正的「一顆印」民居和醒目的廟宇封火山牆,相映成趣。 聚落內,村民習於操弄福州語腔調,世代傳頌澳口保護神:「白馬尊王」的守土聖跡;傳統生活仍如以往,村民依歲時節氣敬神祭祖,日復一日形塑著閩東人文的風采。而原是村民自家釀製的老酒,今日成為公營酒廠的招牌,名聲遠播。 1947年,國共內戰情勢慘烈,國民政府節節敗退,中共揮軍南下,國民政府將軍隊部署於東部沿海一帶的島嶼,企圖封鎖華中地區與福建廣東沿海一帶對外聯絡,建立防禦陣線,以嵊泗列島鎖住長江與上海,以舟山群島鎖住淮河與東海漁場,以馬祖列島控制閩江口流域,以金門封鎖廈門。
1968年起,馬祖地區國軍基於攻防一體之戰略指導與作戰任務需要,在南竿、北竿、西莒及東引,以人工一刀一斧、日夜不停趕工方式,在堅硬的花崗岩中開鑿出「北海坑道」、「安東坑道」、「午沙坑道」這些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天之下,坑道密度為世界之冠,形成特殊的戰地景觀。馬祖島上充滿「反攻大陸」、「蔣總統萬歲」、「爭取最後勝利」、「軍民合作」、「枕戈待旦」等標語,以及馬祖各式各樣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臺、廚房、廁所等防禦工事軍事據點。這些冷戰時期戰地文化景觀,反映了當時特殊的時空情境,加上燈塔、民間信仰廟宇及碑碣,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二及第四項。 馬祖獨特的戰地文化,兼具從「負面世界遺產」(對抗、戰爭、悲劇)走向「正面世界遺產」普世價值(和解、和平、喜劇)的教育示範與啟示作用,代表人類追求和平共存的普世價值,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三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

姓名:
聯絡電話:
電子郵件:
內容:
驗證碼:
Captcha
提醒您,勘誤表單欄位皆必填,請確認資料正確再送出,謝謝。
*
推薦瀏覽 推薦瀏覽
*

科普里夫什蒂察的民俗...

在八月份舉行的科普里夫什蒂察(Koprivshtitsa)民...
*

巴赫希藝術

在烏茲別克的烏茲別克族和卡拉卡爾帕克族音樂與詩歌遺產中,史詩...
*

與傳統打擊樂器「姆波...

「姆波隆」是一種樂器,有著一個覆以牛皮的大葫蘆音箱和一個帶弦...
*
熱門瀏覽 熱門瀏覽
歐洲大教堂工作坊 –...  ,大教堂工作坊 &ndash, 或稱Bauh&uu...
阿爾庫杜-哈拉比亞 阿爾庫杜-哈拉比亞來自阿勒波,是一種具有固定旋律的傳統音樂形...
巴赫希藝術 在烏茲別克的烏茲別克族和卡拉卡爾帕克族音樂與詩歌遺產中,史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