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紅毛城。攝影/ 普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領事館。攝影/ 普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砲台碉堡內部。攝影/ 普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淡水紅毛城及其週遭歷史建築群

地理地位

位於淡水河下游北岸,大屯山群西側,總面積約為7,065公頃。
淡水港口北岸山丘西班牙人稱的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或荷蘭人稱的安東尼歐堡(Fort Anthonie)仍完整保留,見證西、荷兩國在淡水的一段歷史。

特色

從平埔族,歷經漢人、日本人、西洋人、日本人,再到漢人,成為東、西洋文12化進入北臺灣的門戶,尤以殖民風格建築與「人」的活動影響深遠,具「山城河港」的特色,形塑特殊的聚落風格。
殖民風格建築的形體,見證不同統治權力在「異地」作出影響世界的決定,同時也影響該區思考、信仰及傳統,是先民不同生活態度與規範的有形、無形記憶。

從潛力點看世界

  淡水紅毛城及其周遭歷史建築群 澳門歷史城區
國家 臺灣 中國
入選潛力點時間(左)
登錄世遺時間(右)
2003年 2005年
歷史建築 18多處 20多處
歷史年代 17世紀初西方殖民帝國進入臺灣北部 約400多年
特殊價值 集結多元文化,並擴散至北臺各處之起點之一 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
世界列名 17世紀初殖民時期不同的政治權力分布及統治痕跡 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之一

心之旅

從歷史的變遷過程看淡水,就像是一顆因為朝代交替而蒙塵的珍珠。世局穩定發展後,鄰近大都會臺北市的優勢,成為具有發展潛力的觀光與休閒地區。多所著名學府創造出大學城的青春活力,有山有海的詩情畫意,讓多首歌謠以淡水為題。
淡水時至今日,終能真正散發出珍珠的圓潤色澤,輝映著淡水河口,伴著夕陽西下觀音山,隨著星空展開不夜的生活。而走在淡水區域範圍內,除了熙攘人群與商業活動外,更能尋訪與品味歷史建築,每一個建築物,無不細細訴說著臺灣的絕代風華。

文化小博士

淡水馬偕墓,在淡水中學校園中一處幽靜的墓園內,此處是馬偕博士長眠之所,得以安葬於此墓園者,多為其家人與嫡系學生。這裡原本是駐淡水外僑的墳場,1901年6月2日馬偕逝世後,家人遵其遺囑,以一堵圍牆將其墓與其他洋人之墓隔開,以表明馬偕為臺灣人。

百科小博士

淡水紅毛城為國定古蹟,原為1628年西班牙人啟建的聖多明哥城,1642年以後被荷蘭人所佔,以磚、石和石灰在其側高地上新建正方形砲城,並以當時聯合東印度公司(VOC)總督安東尼歐‧范‧帝門(Anthonie van Diemen)之名命名,稱為「安東尼歐堡」。因漢人多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稱它為「淡水紅毛樓」、「淡水城」或「荷蘭砲城」,今人則稱紅毛城。1867年英國駐淡水署領事額勒格里(William Gregory)以每年10兩銀,向清國租用紅毛城,將這座砲城改為領事辦公室、住宅及4間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