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桶盤嶼- 柱狀玄武岩。 攝影/ 莊信賢 □ 小白沙嶼。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Penghu Columnar Basalt Nature Reserve

地理地位

分布澎湖縣群島東北海域上,包含小白沙嶼、雞善嶼、錠鉤嶼等三處玄武岩島嶼,總面積74.96公頃。氣勢磅礡的柱狀玄武岩渾然天成,有傾斜狀、放射狀、倒臥狀等奇特地景。

特色

地底流出的火山熔岩冷卻後,形成各式的柱狀玄武岩,受到海蝕作用形成海崖、海蝕洞、海蝕柱、海蝕溝等天然美景,在亞洲地區群島中更是少見。
初成於臺灣海峽火山熔岩最活躍的年代,至今仍保留獨特與優美的玄武岩地景,擁有雄偉柱狀節理及豐富的地形變化。
位處偏遠,海流湍急,岩壁陡峭,人跡罕至,成為保育類珍貴稀有鳥類繁殖天堂,就生物多樣性而言,極具研究與保育價值。

從潛力點看世界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巨人堤道及海岸
國家 臺灣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入選潛力點時間(左)
登錄世遺時間(右)
2003年 1986年
總面積 約75公頃 約70公頃
歷史年代 約1,320萬到1,180萬年前 約6,000萬年前
特殊價值 氣勢磅礡的柱狀玄武岩渾然天成,有傾斜狀、放射狀、倒臥狀等奇特地景,全球少見 石柱連綿有序,呈階梯狀延伸入海,氣勢壯觀磅礡
世界列名 特殊海岸景觀,在亞洲地區群島中非常少見 總計約4萬根六角形石柱組成

心之旅

皮膚黝黑帶著爽朗笑聲的船老大開始這一段旅程,因為列入保留區的小白沙嶼、雞善嶼及錠鉤嶼,一般人非經申請不得登島。隨著波浪起伏搖擺著的小船,伴著轟隆隆的引擎聲,遙望險峻沿岸,不知是景觀壯麗的震撼,還是不熟海性的原因,暈暈茫茫的渡過一個下午。
回到岸上,淺嘗幾顆飽滿肥厚的澎湖牡蠣,那濃郁的海水鮮甜滋味,勾勒出三島探險的話題。最後,則慶幸著法令的管制,得以保存「小白沙嶼」那一片潔淨沙灘。更因為岩岸地勢險峻,才得以留給眾多鳥兒一片棲息之地。

文化小博士

澎湖重要的歷史人物-蔡廷蘭(1801-59),諱崇文,字香祖,號郁園,學者稱他為「秋園先生」。清代澎湖唯一的進士,號稱「開澎進士」,曾擔任澎湖文石書院的主講。
馬公天后宮目前還有一塊他贈予的「功庇斯文」匾,這些文物、文獻皆代表蔡廷蘭於澎湖開拓史上的重要性。1844年中進士,1849赴江西省就任峽江知縣。此後官職多在大陸內地,1859年病逝任所,得年五十八。蔡廷蘭中進士後,於1846年回鄉祭祖,便在雙頭跨社(今興仁里)舊宅右邊興建進士第,以光耀門楣,並感念先祖先賢的庇佑。

百科小博士

燕鷗家族是澎湖群島每年夏季會到訪的嬌客,常見的燕鷗種類有紅燕鷗、倉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玄燕鷗與鳳頭燕鷗等6種,目前被澎湖縣政府列為野鳥保護區的有小白沙嶼、雞善嶼、錠鉤嶼、貓嶼,以及本單元的主角「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小燕鷗/英名:Little Tern/學名:Sterna albifrons Pallas/別名:白額燕鷗、丁香鳥、海鳦仔(俗名)
目名:鷸形目(Charadriiformes)/科名:鷗科(LARIDAE// Gulls, Noodies & Terns)
保育等級:第二級(II)
特徵描述:常出現於海岸、河口、沼澤及魚塭、濕地等環境覓食,發現獵物後,常會在空中鼓翼滯留,瞄準目標後即俯衝入水捕食。四至七月為繁殖期,築巢於海岸沙礫地,每巢二至三卵,孵化期約三週。為澎湖各地普遍可見之夏候鳥,1979年四、五月間曾在青螺、山水等地發現集體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