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首頁 * 網站導覽 *
今日瀏覽人次:4046 累計瀏覽人次:4825336 / 2024年4月20日星期六
世界記憶

臺灣記憶>>臺灣文獻資產,共438筆資料,列出第1-20筆

重脩文廟碑記

本碑立於乾隆十年(1745年),碑記內容主要記載乾隆十年由臺灣知府褚祿所主持的臺南孔廟修建,此次小規模修建,主要在「土木、斵堊、丹刻」等項目,並將1713年陳璸所建之十二齋改為義學使用。本碑為乾隆十年孔廟建築修建及空間使用調整之重要紀錄。

詳細內容

重脩府學碑記暨捐資監督姓氏碑

本組碑記為乾隆十四年(西元1751年),巡臺御史楊開鼎奏請改建文廟一事之相關紀綠。「重脩府學碑記」此件碑記記錄此次孔廟改建之始末。「重脩府縣兩學捐資監督姓氏」則記錄此次修建捐款、實際主事監工的侯世輝、蔡壯器等民間士紳。本組碑記為乾隆十四年至十六年期間,臺南孔廟建築修建之珍貴歷史紀錄。
詳細內容

高陳二公遺像碑記

臺南孔廟文昌閣舊祀文昌,以及康熙年間曾任臺廈道高拱乾及陳璸二公遺像。本碑即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黃世模任臺灣府儒學教授時,為紀念高拱乾、陳璸乃將二人生平簡歷鐫刻勒石,以傳後世。此碑乃了解臺南孔廟文昌閣祭祀沿革之重要史料。
詳細內容

重脩臺灣府孔子廟學碑記暨府學全圖碑

本組石碑立於清乾隆四十二年,臺灣府知府蔣元樞,見孔廟頹蔽,器用闕如,與地方仕紳鳩工聚資修建,並購置典禮樂器,以興廟貌、備禮儀,竣工後蔣氏親撰碑記,遂有「重脩臺灣府孔子廟學碑記」,並立有圖碑「臺灣府學全圖」,碑中清晰可見臺灣府學建築群組,如朱子祠、土地公祠、櫺星門等,為臺灣教育、建築之珍貴史料。本組碑記為孔廟建築興修及禮樂器沿革之珍貴歷史紀錄。
詳細內容

重修臺灣府學明倫堂碑記

清乾隆四十五年(西元1780年)臺灣府儒學教授廖玉麟等鑒於臺灣府學明倫堂年久失修,日漸剝損,乃與仕紳共謀重修事宜。此次修建始於同年二月,成於七月,凡六月而工竣;因記其始末,並附所有樂助捐輸者姓氏與金額,勒石以誌不忘,即為本件碑記。本碑為乾隆四十五年間,臺南孔廟明倫堂修建過程之重要歷史紀錄。
詳細內容

重新文廟碑記

乾隆五十六年(西元1791年),在臺灣府知事楊廷理號召下相關官員捐款重修臺灣府學文廟。記其始末,並附所有樂助捐輸者姓氏與金額,勒石以誌不忘,即為本碑記。本碑為乾隆五十六年間,臺南孔廟大成殿修建過程之重要歷史紀錄。
詳細內容

重脩府學文廟暨捐題碑記

本碑立於嘉慶八年(西元1804年),臺南孔廟因歲久傾圮,舉人郭紹芳等倡率捐修,臺澎兵備道遇昌、臺灣府知府慶保,記其始末,立「重脩府學文廟碑記」,並有二副碑「重修府學文廟閩籍捐題碑記」、「重修府學文廟粵籍捐題碑記」羅列捐款者姓氏與金額。本組碑記為嘉慶六年至八年期間,臺南孔廟建築沿革的重要歷史紀錄。
詳細內容

重修文廟碑記

本件碑記詳述清嘉慶二十三年(西元1818年)重修臺灣府學文廟始末,而由臺灣縣知縣溫溶紀事勒石。碑文中另提及臺灣府孔廟歷年修建記錄,惟其中略有疏漏;如遺漏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臺灣府知府蔣元樞曾重修之事。然本碑關於孔廟建築興修沿革之紀錄,仍具重要之文獻參考價值。
詳細內容

臺灣府學重修夫子廟並祭器樂器記碑

本件碑記為臺澎兵備道劉鴻翱重修臺灣府學的紀錄,此次修建始於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6年)六月,次年三月竣工。劉氏並修祭器、樂器,悉遵古制,更請樂工教童生佾舞、雅樂。爾後,釋奠完備,春秋二祀肅清雍和,海隅更具鄒魯闕里之風。
詳細內容

至聖先師石刻像碑記

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年),分巡臺灣兵備道徐宗幹重鐫自山東曲阜一幅孔子聖像,即本件石碑。石碑正面刻孔子任魯司寇時佩劍像,傳為唐吳道子手筆。
詳細內容

臥碑

清順治九年(西元1652年)御製臥碑文,由禮部頒行全國各府、州、縣,刊刻於學宮,俾令生員知曉遵行。本件碑記係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由臺灣府儒學所立,碑文為禮部所頒,故與文獻記載相同,唯序言略有增損,落款時間則因勒石而定。「臥碑」是明、清時代,政府教育機構頒布給生員的生活、言行準則,亦為世人衝量讀書人人品的一種尺度,作為清代文人言行圭臬的表徵,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詳細內容

重修臺南孔廟碑記暨捐戶芳名碑

本碑為雙面碑,立於民國三十七年(西元1948年)。正面「重修臺南孔廟碑記」主要陳述臺南孔子廟作為臺灣先民屯墾之歷史地位,另提及有重修大成殿、東西廡、祭器庫、樂器庫、大成坊、入德之門、明倫堂、禮門與義路,共耗資新臺幣2千萬元。本碑背面「臺南孔廟脩建費捐戶芳名」則登錄本次孔廟重建捐款者之名,見有臺灣省警備司令部、臺灣銀行…等,其中尚見有林獻堂、陳鴻鳴等名人。本件碑為二戰後,臺南孔廟建築重修之重要歷史紀......
詳細內容

臺南孔子廟三百週年紀念碑記

本碑係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正逢臺南孔廟建廟三百週年紀念,乃請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主持釋奠並倡行六藝,以闡聖道崇之義,而由臺南市市長葉廷珪謹識勒石。本碑為臺南孔廟立廟三百週年之紀念,具歷史紀念意義。
詳細內容

乾隆乙亥年水堀頭橋石碑

1.足以見證當時麻豆社繁榮之範圍及發展,相當珍貴。 2.具有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 3.具有史事淵源。 4.具有珍貴及稀有性者。 5.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詳細內容

葫蘆埤湖中島石碑、石座

一、此碑具時代意義,可考據其具有可說性之文史資 料,石碑之臺座,一併列為古物。 二、可反映當時人民生活及農漁業的政策,具有相當 的文化價值。
詳細內容

清代鳳山新城『郡南第一關』石刻門額

1.「郡南第一關」為鳳山縣新城外北門的門額,也是城門中僅存的道光十七年(1837年)門額,除具有見證鳳山縣城沿革的歷史意義外,其建造時間優先於其他城門,突顯外北門城防優先的重要性。 2.外北門位於今鳳山區中正路與協和路交叉口,北側數十公尺有護城河環繞,是從郡城往南進入鳳山縣新城的第一個城門關塞;外北門往內有商業活動興盛的外北門街,往外可通臺灣府城及鳳山縣舊城(今高雄市左營區),為郡城與鳳山縣新城......
詳細內容

臺灣鳳山二縣定界碑

1.本文物立於清乾隆28年(西元1763年),明定鳳山縣與臺灣縣的界線,並詳田地糧課的管轄權;立石定界,具有一定之歷史意義。 2.立碑緣起於清雍正9年(西元1731年)臺灣和鳳山兩縣調整行政疆域,當時的「鯤身頭」(今白砂崙白雲里)及「茄藤仔」(今頂茄萣、下茄萣),由原屬的臺灣縣劃歸鳳山縣,但至清乾隆24年(西元1759年)因新開港的疏濬,又發生兩縣爭界糾紛。於是在乾隆28年(西元1763年),由......
詳細內容

台灣關地界碑

台灣按中英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開放通商口岸,最初南部主港口位於台南,高雄為輔助港口,在高雄港設立海關的時間是1864年,兩地皆由台灣關負責徵稅和查緝走私的任務。因為當時清廷受不平等條約束縛,稅務司由外國人掌控,享有領事栽判治外法權,故海關建築外圍設有界碑以防閒雜人等擅入,本文物「台灣關地界碑」即是當時所設置。「台灣關地界碑」於87年2月因巷道拓寬工程在本市鼓山區安海街32巷出土,在進行實物勘查(紀錄......
詳細內容

清代打狗汛地碑

(一)本碑為清乾隆39年(1774)立,其〈碑記〉內容與打狗歷史有關,具重要歷史意義及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項指定基準。 (二)本碑〈碑記〉與地方志等文獻記載相互佐證,可明白清代設打狗汛防史實,因具史事重要淵源,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項指定基準。 (三)台灣現存示禁碑中,立於城門或陸汛者較多,惟獨此碑立於水汛,有其獨特性與歷史價......
詳細內容

清代新港社番婦王覽莫等立典契

本件為平埔番婦典給漢人之古文書,出典者為女性,可視為平埔族母系社會佐證,隨著漢人移墾平埔社域,平埔族人深受漢人社經優勢、統治者稅賦政策的壓力,以致不斷透過給墾、典、借或杜賣等方式將土地移轉給漢人。 本件地契附有日明治30年(1897)大日本帝國政府契尾,使本件古物同時出現中文、日文、新港文,十分珍貴,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意義。
詳細內容
22頁/ 第11  2  3  4  5  6  7  8  9  10